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档案(1914—1927)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确立了高等专门学堂的体制。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浪潮席卷全国,四川地区在1906-1910年间,举办了四川法政学堂、四川藏文学堂、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四川工业学堂、四川存古学堂等五大专门学堂。这些学堂到1927年都分别演变为公立四川大学的法政学院、外国文学院、农科学院、工科学院、中国文学院,最后成为国立四川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05年,四川总督锡良责成提学使方旭、劝业道周善培,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在原来的仕学馆基础上创办四川法政学堂。学堂初分“官班”、“绅班”。官班为有科举功名和世家阀阅的人而设,地址初设在皇城贡院西偏,后迁总府街内务司署内。绅班主要招收无功名的士绅及其子弟,地址在五世同堂街财政署内。两班名义上虽由学堂监督(校长)统一管理,但实际上是各自为政。第一任监督是尊经书院肄业的四川青神人邵从恩。法政学堂设别科和讲习科,学制两、三年不等。初期学生年龄较大,国学基础较好。课程设置偏重专业。有人伦道德、日语、算术、大清律例、大清会典、法学通论、民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商法、刑法、行政法、宪法泛论、城乡地方自治章程、政治学、经济学、财政学、法院编制法等。除中国古典旧学外,大多采用日本教材,仿照日本模式,聘用日本留学回国的人做教习。法政专门学校的校长和教员多为当时法政界知名人士,校长之下各科设主任,并有教务长、斋务长、庶务长、监学负责各方面事务。先后任学校校长的有:邵从恩(1911年至1913年)、印焕门(1913年至1914年)、颜楷(1915年至1918年)、熊晓岩(1918年至1920年)、杨伯谦(1920年至1924年)、周敌凉(1924年至1925年)、刘敌(1925年至1926年)。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全宗共有档案145卷,内容涉及学校校务综合管理、学生招收、学生成绩、毕业生名册、毕业事项、收支预算、经费往来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