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档案(1916—1927)


1912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颁发了《大学令》、《大学教育规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史称“壬子学制”。辛亥革命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改名为四川官立高等学校,四川通省师范学堂改名为四川优级师范学校和四川高等师范学校。1916年,四川官立高等学校将师生及一切经费、校产、图书、设备转入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改名为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16年组建的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今中山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北大学)并称全国六大高师。学校专任教师和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高师,名列第二;全年经费数名列第四。先后担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的有:周翔(1916-1918年)、杨若笠(1918-1919年)、贺孝齐(1919-1922年)、吴玉章(1922-1924年)、付振烈(1924-1925年)、蔡锡保(1925-1926年)。1927年,学校改办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是四川“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学校师生在四川率先发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大办与《湘江评论》齐名的《星期日》等传播新思潮的进步刊物,涌现了一批学生领袖和革命先驱。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分预科、专修科、本科,本科下又设国文部、英语部、博物部、数理部。课程上注意吸收西方的先进科学成果和启蒙学说,注重教学质量,对学生严格要求。学校不仅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全国也是较好的。有大批知名学者在校任教,如贺孝齐、邓胥功、蔡锡保、廖平、林山腴、周光鲁、骆成襄、龚道耕等。每年还聘有一些外籍教员,主要来自日本、英、美等国。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教育和进行实习的场所,学校于1917年和1918年开办了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由青年教育学家邓胥功兼任校长。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全宗档案共138卷,大致按内容编流水号排列,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组织机构:包括上级与本校有关机构设置的来往公文和部分综合统计表、一览表等;

2.行政管理:各项规则制度,校长任免等;

3.教务:教学和师生外出考察教育事项.

4.人事:人员积聘,移送学生、处分学生,毕业生分配及斗争材料,

5.校产:包括学校各项财产、物品清册;

6.财务:年度收支预决算,领拨、报销经费事项等;

7.其他一般事务的来往函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