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立成都大学档案(1926—1931)


1922年学制改革后,1926年的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一分为二。师范部分改建为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原四川高等学校部分搬回南校场组建为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大学是当时一所较为完善的综合性高等学府。1931年与国立成都大学与、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组建为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成都大学始设文、理、法三科,1930年改科为院,加上新设立的法律系共有11个系,设有本科及专科(艺术、体育)生,1927年预科生停招。国立成大发展迅速,熊晓岩、吴芳吉、魏时珍、吴虞、吴君毅、李劼人、刘绍禹等知名人士都在校任教。当时文学院院长时熊晓岩,理学院院长是魏时珍,法学院院长是吴君毅,中文系系主任是吴芳吉,外文系系主任是廖天祥,历史系系主任是叶秉诚,教育系系主任为刘绍禹,数学系系主任为胡少襄,物理系系主任为沈懋德,化学系系主任为曾济实,生物系系主任是刘运筹,政治系系主任是吴君毅,法律系系主任是费有俊,经济系系主任为张与九,文预科主任为李劼人,理预科主任为周子高。国立成都大学在当时教育部立案的21所国立大学中名列前茅。国立成都大学继承四川高等学堂和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教师治学严谨,学生学习刻苦,淘汰率高。第一届本科生人学时143人,毕业时只有96人,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成绩考核严格,则是主要的。学校还鼓励学生的业余学术活动,1929年校内有经济、教育、历史、现代文学等学会,出版了《经济科学》、《经济周刊》、《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周刊》、《史学杂志》、《文学汇刊》等,对于活跃学术空气,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作用很大。这些刊物也是学生宣传进步思潮的一个阵地。被誉为“川北的圣人”、“今日之管仲”和“党的益友”,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张澜(1872-1955)于1926年至1930年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他提出,“打开夔门,广纳英才,欢迎中外学者来川讲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其成为国家栋梁、社会骨干。吴君毅和熊晓岩曾代理校务。国立成都大学全宗档案共14卷,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情况一览,三校合并,招生简章,图书馆规章,接收高等学堂、陆军医院财产,校舍田产以及一般事务的来往函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