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微信公众号推送文:《报林忆旧》,引起各方反响,特别是老一辈川大人的念校情怀。今推出第二组报道,将大家的回忆与感怀都聚集于此,带着这些亲切的话语,这个春天的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仿佛有了别样的生命力……
“报林之父”心系报林
四川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刘元奎教授虽然退休多年,但他一直非常关心学校的发展和校史工作。他还特意送来他保留多年的当年关于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 有关资料。
从30多年前创立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到如今仍然心系“报林“”,并关心四川大学的发展,刘元奎教授是当之无愧的“报林之父”。

80年代的《四川大学报》报道“报林”

《图书馆报栏方便读者》报道获得“四川大学好新闻奖”
读报人心声——
1
“报林”曾是我奶奶、我父亲最常去散步的地方。一来距离家很近;二来那里是了解时事最快的信息源;三来也省下了订报纸的钱。尤其是春暖花开的时节,玉兰花洁白而优雅,在“报林”阅读的日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即使在这个自媒体发达的时代,“报林”在喜好安静的老一辈川大人眼中,仍然是一个散步、阅读的好地方。
——川大子女何女士

春日暖阳下的报林
2
那年头散步时,常爱带着小女去“报林”溜达一圈,真是有那种“孩童在报林嬉戏玩耍”场景。我呢,得以悠闲自在浏览。还记得,当时最感兴趣的是《成都晚报•副刊》、《文摘》、《参考消息》...……“假巴意思”学了几天中文,爱看些与文艺沾边的新闻。每到春天报林旁的玉兰花怒放,让人感觉很美,但报林夏天的蚊子咬得人跳,数九寒天夜晚读报是要毅力的.…….如今想起,还是蛮有意思的。
——川大博物馆退休研究员周蜀蓉

周蜀蓉老师在“报林”前留影
3
我在图书馆工作了一辈子,在阅览室一直是做管理报纸的工作,自从有了“报林”,一直是我们二楼报刊阅览厅的老师们在负责更换每天的新报,365天都要换新报,日晒雨淋从不间断,直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我对“报林”的工作有着太多的感情和不舍!
——川大图书馆退休馆员李荣莉

李荣莉老师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换报纸

认真读报的青春身影
4
在“报林”读报,被花脚蚊子咬得跳的感觉太深刻了,常常是手脚脖子被叮了许多包,看完报,赶紧逃离“报林”。
——川大子弟周先生

5
川大图书馆旁,有成排的橱窗,张挂着几十种报纸,被称为“报林”。常有许多人在此阅读报纸。在这里可以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国家大事、世界大势;可以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读到各种学术观点的文章;还可以了解其它许多信息。多年来我每天下午都要来这里读报,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在此阅读报纸的以老年人为主,有戴着老花镜的、拿着放大镜的,有拄着拐杖的,专心阅读各类报道和文章。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历史文化学院退休教授宋治民

扶栏读报的宋治民教授
6
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从建立起我就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凡能抽出空总要去看看,有时间细细品味,时间少也把主要报纸的大标题浏览一下,我从这里汲取的知识让我受益终生。“报林”有10排,每排有12个双面橱窗的读报栏可能是全国都少有的,坚持了30多年也非常不容易,感谢川大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退休馆员成北良

7
“报林”是我的美好回忆。上世纪80年代我负责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当时报业兴盛,人们对信息十分渴望。1987年图书馆新馆建成后有了展示这些报纸的好环境,我便和图书馆的同事一起开辟了这片“报林”。大家的努力和精心付出受到读者极大的欢迎,报纸多读者更多,读者费时少受益不少。当时我写了一篇报道在川大校报上发表,获得了“四川大学1988年度好新闻奖”。30年过去了,川大图书馆“报林”成了学校校园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师生和校友记得的校园地标,也是我们图书馆人心中的情结。
——四川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刘元奎教授

刘元奎教授在报林前留影
8
当年常去那里看报,“报林”是师生们了解时事、交流信息的场所,也是评论时政的乐土。
——川大90年代毕业的校友

春天的“报林”草长莺飞
馆长寄语——
报纸的纸质形态也许会改变,但它承载的新闻和文化传播功能不会消失,“报林”不仅为报纸的这些功能开辟了校园空间,更营造了文化氛围,搭建了交流平台,这是新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兼校史办主任毕玉
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既是图书馆的一种文献服务形式,也是学校的一种文化载体,更是许多老川大人长久的记忆。即使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只要报纸存在,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就会存在,因为守护历史、传承文化是我们不变的责任和使命。
——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党跃武教授
文/谭红 藜藜
图/谭红 刘元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