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 月 22 日至 25 日,由西部地区高校档案工作联盟主办、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协会与川北医学院联合承办的西部地区高校档案工作联盟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利举行。本次大会以“使命与创新:激发档案新质生产力,赋能西部高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西部 13个省区市94所高校的200余名档案工作者,共话档案事业发展新路径,共商数字时代档案工作创新方向。

 
开幕式:凝聚共识,共启学术交流新篇章
开幕式上,川北医学院副校长何永斌代表承办方致辞,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川北医学院在档案育人、服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强调档案工作在高校传承文脉、支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协会理事长、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毕玉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西部高校档案工作联盟学术年会是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西部高校档案部门要以“新质生产力”的理念重构工作逻辑,通过技术赋能、流程再造、人才提质,激发档案资源新价值,塑造服务发展新动能,为西部高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西部(七省区)高校档案工作联盟发起人、陕西高教系统档案学会顾问吴连书回顾了西部联盟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呼吁各高校加强协作,共同推动西部地区高校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报告:深耕理论,引领“AI + 档案”发展方向
大会特别邀请中国档案学会副监事长、全国档案领军人才、广西数字档案管理研究所所长、广西民族大学二级教授丁海斌作题为《“人工智能 + 档案”的几个基本问题》的专家报告。丁教授从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出发,深入阐释了“人工智能 + 档案”的“机器逻辑管理原理”与“本地经验基础原理”两大核心原理,系统梳理了 AI 技术在档案归档、接收收集、分类整理、保管保护、鉴定审核、编目、利用开发等全流程的具体应用场景,并剖析了当前“AI + 档案”面临的技术精度、数据安全、法律伦理等挑战。报告为西部地区高校档案工作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清晰的实践路径,引发与会者广泛共鸣。
交流发言:分享实践,展现西部高校档案工作新成果
大会交流环节中,9名高校代表聚焦档案创新实践集中分享成果:山西医科大学档案馆馆长牛乐介绍了高水平数字档案馆(室)的“磁 + 光 + 云”存储架构与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技术,以及经费、人才保障举措;重庆邮电大学档案馆研究馆员高永青从档案定义切入,剖析智能时代挑战,并提出紧抓信息化、坚守保管底线的方向;兰州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薛玉洁分享了“萃英记忆工程”、校史编研与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凸显档案资教育人作用;广西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朱会华探讨了数智时代档案馆“四大中心”价值定位,以及档案数字化与 AI 赋能实践;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员王华泾详解了“AI 智档”系统的多智能体架构与六大功能,其服务调用超 9000 次且好评率达 92%;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副馆长苏文杰展示了档案史料通过专题展陈、线上传播、校史竞答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王攀介绍了“档小宝”智慧系统如何解决学生档案管理痛点,构建 “制度 + 系统 + 培训”体系;西南财经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副馆长张红霞阐述了“三书一馆”文化工程,以档案梳理校史、挖掘精神并融合思政教育;贵州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吴彦分享了“协同工作流 + 智能服务流”的“双核”知识库模式,70% 基础问询由 AI 独立承担,实现“小成本”撬动“大效能”。
闭幕式:总结展望,携手共促西部档案事业发展
闭幕式上,川北医学院副校长邓世山代表承办方致闭幕词,对与会来宾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档案工作水平。陕西高教系统档案学会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档案馆馆长王继武作总结讲话,指出本次大会汇聚了西部高校档案工作的智慧成果,为激发档案新质生产力、赋能西部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他强调,未来西部联盟需持续加强跨区域协作,在档案数字化转型、智能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谱写西部地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新篇章。
会后,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川北医学院新校区、新建成的图书档案大楼以及西华师范大学校史馆,实地考察了两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做法以及档案文化育人成果。

此次学术年会的成功召开,为西部地区高校档案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不仅展现了各高校在档案创新实践中的丰硕成果,更明确了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的使命与方向。未来,西部地区高校将以此次大会为起点,进一步激发档案新质生产力,让档案资源在支撑高校治理、传承文化文脉、服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为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刘卿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