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川大 > 正文


巴金的良心:成都精神的写照

发布时间:2017-01-19      点击次数:


巴金的良心:成都精神的写照

来源:《天府成都》 作者:张曦

巴金的家庭生活

2005年10月17日,晚上8点半,有网友抓拍到当晚发生的月偏食时的照片。这一普通的天象似乎和终年少见到晴朗夜空的成都没有多大关系,但在此前一个多小时前发生的另一件事却牵动着成都的绝大多数人的心。中国文坛的泰斗之一,有着20世纪中国良心之誉的人民作家——巴金,在当晚7点左右,走完了他101年辉煌的人生旅程。

作家王蒙说,“他的逝世正是神六成功升天回来之后,他会有知,他会欣慰”。

成都媒体对巴金的逝世给予全面报道,当日几家报纸都在第一时间推出号外,成都晚报甚至推出了百版专刊。悲痛在成都人心中郁结,悠悠的思念在记忆中涌起。巴金,这位地地道道的成都作家,仗剑出蜀的成都英才,留给成都的除了巨大的文学财富外,还有他巨大的精神财富。

而作为他的家乡人,我们更应该从他的思想中延续一点什么?“提倡讲真话,主张忏悔。”诗人石光华这样认为。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成都正通顺街的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写作背景,基本上都取自他从小在那里成长的李家公馆。在“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和一篇篇译作里,那种反叛旧制度的精神,曾激励无数热血青年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在巴金晚年,他的《随想录》饱含自己对“文革”时期的反思和忏悔,喊出了“要讲真话”的强音。

巴金早年为他的侄子李致题字时,就写下了“说话要说真话”一句话。而“讲真话,讲真情”是看重做人的巴金对他的言传身教。目前身为四川省文联主席的李致,正按照巴老的谆谆教诲在自己的文学路上前行。“我陆续出版了《往事》《回顾》《昔日》,还有一本手卷《足迹》正在完成中,都是以纪实手法写的,我坚持以事实说话,不搞一点艺术加工。”他这样说到巴金对自己创作手法的影响。

作为巴金最爱的一个侄子,李致和巴金书信来往到达300余封,他可以最为真切,最为直观地体会到巴金思想宝库里最可贵的东西:那就是讲真话。

“良心是永久的真理和原创的仓库——是自然法则的内心监视器。”曾有人在博客上给出了良心的定义。

而巴金的意义在于一生都在维护人类的良心,尽管他曾屈服过、懦弱过,说过违心的话,做过违心的事,也被人指责面对邪恶没有想问一多一样拍案而起,面对耻辱没有像老舍一样自投清水。但他忏悔,反思,并不遗余力地大声呼喊,作为作家,作为中国人他无愧于他的良心。

去年年底,成都提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是: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但这12个字并不是空洞的口号,巴金提倡的“说话要说真话,做人要做好人”应该是对这12个字最通俗易懂的注脚。在巴金的一生中,他始终在演绎这样的精神。

1986年开始,巴金就开始编辑整理《巴金全集》,认为自己的作品中有不少“失败之作”,甚至是“废品”,但他还是很诚恳地说“我只希望它成为一面镜子,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出我的整个面目,整个内心。”

巴老一直都是在这样透过“镜子”在反思,在忏悔,深受其濡染的新一代作家余秋雨曾说过“巴老的‘忧郁’是一个作家的良知,他时刻在拷问自己的灵魂”。成都这座城市也需要这样一面镜子,真实且不浮躁地反映我们城市现状,不要像“哈哈镜”一样夸大突出“身体”打得某个部位,却忽略了其他部分,像巴老一样时刻拷问我们这座城市的灵魂,甚至可以像巴老那样对于这座时刻带有一些“忧郁”,而不是沾沾自喜地顾影自怜。这样的精神是我们这座城市骨子里的一种情绪特质,而巴金把这种精神传达给了整个中国,这应该是巴金对成都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