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川大 > 正文


中国首位牙医学女博士百岁:曾给朱德、聂荣臻看过牙

发布时间:2017-01-19      点击次数:


中国首位牙医学女博士百岁:曾给朱德、聂荣臻看过牙

华西都市报2010年9月27日

中国第一位牙医学女博士、著名口腔修复学专家张琼仙昨在蓉迎百岁寿辰

昨日下午5时过,当满头卷曲银发、白皙皮肤、身着红色唐装的百岁老人张琼仙,拄着拐杖在亲友的簇拥下走进岷山饭店时,岷轩厅里早已就座的上百名老人立刻爆发出一阵阵掌声。这位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给朱德、聂荣臻、贺龙、张爱萍等高级领导看过牙齿的中国第一位牙医学女博士,不仅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更对满堂贺寿的老人级学生们问寒问暖。大家都亲切地称这位我国著名的口腔修复学专家为“张婆婆”。

传奇

张琼仙1910年出生于四川省简阳,正好与“华西医学”同龄。在大多数中国女子还在缠足的1929年,张琼仙考入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师从我国现代口腔医学之父林则等名师,接受当时国际最前沿的牙科学教育。1934年,张琼仙因学业优秀,通过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考核,被授予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牙科女博士。张琼仙193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了与“华西医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厮守。在同行们的眼中,张琼仙代表着她所处那个时代中国最高的口腔医学技术水准。她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手非常巧”,而同辈们则评价她:“固定修复没有哪个比得上张老师!”张婆婆被誉为“华西的传奇”。“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朱德、贺龙、聂荣臻等均找到张琼仙治过牙病。”张琼仙的大儿子、70多岁的陈正心回忆说,记得1958年冬,朱德看牙齿时张琼仙和徐乐全为主诊专家。当时朱德总司令的牙齿最大的问题就是吃东西满口“掐牙”,张琼仙两人用不锈钢丝将朱老总的整个牙齿绕了一圈,卡食物的地方用黄金合成物填充,只需吃饭时佩戴。“心怀天下,节衣爱民”是朱德总司令对张婆婆的赞誉。有些时候,张琼仙甚至不知道自己给什么人看了病,“有一次,母亲看了病回来问我,今天给张爱萍看了病,他是什么人?”陈正心说。

活字典

尽管已是百岁高龄,张琼仙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清晰。在寿辰现场,她对满堂的学生们大都能逐一喊出名字,问寒问暖。“张老师刚才握住我的手,还问我的夫人现在怎么样?作为一位百岁老人,非常不容易!”学生蔡绍敏有些激动地说。蔡绍敏是1952年入校的学生,当时班上女生不多,讲课的女教师就更少了,老师张琼仙的掌故便为同学所乐道。张琼仙的弟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院长邱蔚六虽然79岁高龄,仍从上海携夫人打着“飞的”来给老师祝寿。“我很清楚地记得在1954年实习的时候,张老师带过我,她对我们很严格,尤其是根管治疗方法,她让我们反复做三次试验。”张老师的52级学生金宜霖用了“手巧”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老师。她指着自己的门牙说:“这颗牙就是老师在57年的时候帮我做的修复,虽然牙齿的表面因为是塑料做的,日子久了有点发黑,但到现在这颗牙一点问题都没有。”口腔修复科的钟老师也对张老师的超群记忆印象深刻:“她是华西口腔的活字典。前两年,她能一边打麻将,一边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对几十年前的院长、同事名字都能清晰说出。”钟老师说,前两天,她和同事做了一个关于张老师的寿辰PPT拿给她看,张老师看后马上就说PPT有小问题,不应是“绝代佳人”而是“百岁老人”。

居“颐庐”

据介绍,将近80岁才退休的张琼仙如今住在成都市华西坝公行道2号的“颐庐”。她自搬进这座建成于1940年,国民党元老戴季陶手书“颐庐”两字的小院后就没有离开过。张琼仙的小院里树木葱绿,有她亲自种下和养护的各种花草。在这里,时年94岁的张琼仙开始学习油画,她每周走路出门学习半天油画,然后回到家里练习。在宁静的小院内生活得十分幸福。更让钟老师惊叹的是,在菜市场买菜时能经常碰到张老师,“有一次,碰见张老师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提着篮子买菜。我问张老师那么大岁数咋还来买菜,张老师说,小孙孙想吃莴笋,我就来了。”“除了出门要用轮椅外,母亲在家生活完全可以自理。”陈正心说,虽然已百岁高龄,但母亲每天坚持用放大镜看《参考消息》和《华西都市报》,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她还会对热点新闻发表自己的意见。”陈正心还“透露”了母亲百岁眼不花、耳不聋的养生秘诀,“就是每天吃一颗多维片(多种维生素片)”。“她最喜爱与别人交流养生秘诀,报纸上有什么医疗保健知识,她就赶紧与其他老婆婆摆龙门阵”。不过,陈老师并不承认母亲张老师养生有什么秘诀,“就是有些长寿基因,母亲的妹妹90多了,身体还是很好,还能从美国坐飞机回来看母亲。”

吴洋 彭瑾 记者 余媛媛 摄影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