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川大 > 正文


吴君毅先生轶事

发布时间:2017-01-19      点击次数:


吴君毅先生轶事

来源:《成都史志》2008年第3期 作者:李豫川

吴君毅先生字永权,君毅是他的字。祖籍四川新繁县龙桥乡(今属新都县),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于成都,是“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的堂弟。他18岁应成都府考中秀才;次年赴日本留学。1917年6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获法学士学位。8月归国回到北京,目击国事日非,痛恨官场腐败,曾说:“中国之衰,源于政治之腐败,而尤以做官为甚。一旦做官,则利益多而劳动少。中国之最能消磨能力而利益最多者,无如做官,且无需能力,故天下趋之若鹜。于是社会日益堕落,而国事遂败于冥冥之中矣。”可谓一针见血!由此他决心终身不做官,而以毕生精力从事高等教育事业,以培养人才,砥砺士节为己任,先后担任北京法政大学教授兼经济学系主任、国立成都大学教授兼政治学系主任、国立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等职。

先生学贯中西,知识渊博,耿介正直,胸怀磊落,笃于情义,乐于交游,性格豪爽,诲人不倦,奖掖后进,有古君子之风,朋辈多喜与之往还。他在北京法政大学任教九年(1917~1926),其刑部街宅院几乎天天座上客常满,陈独秀、胡适之、高语罕、沈钧儒、梁希、胡政之等人常在竹影绿荫下与先生品茗畅谈,把酒论诗,讥评时政,痛斥腐败,酣畅淋漓!

1931年9月,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吴君毅被聘为法学院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不久,他在友人的资助下,购得成都少城槐树街34号独院一座。院落虽简陋,然花木扶疏,幽静宜人,实为高人雅士宴居之所。乔迁之日,川大同事合送由庞石帚撰联、谢无量书写的木刻对联一副——

“曾作九州游,不虚邹衍谈天学;居然乔木好,便署延陵季子家。”

联文言简意赅,十分推崇先生学贯中西,品行高洁。吴氏在这里一直住到1961年4月3日病逝,享年75岁。

吴君毅虽毕生从事高校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的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然其国学根底深厚,所作诗词豪放雄浑,用典贴切,韵味隽永,文采斐然,为诗坛所瞩目。1939年秋,四川大学为避日寇空袭,迁校峨眉山麓。先生在报国寺寓居一年余,痛感大好河山沦于敌手,乃借古讽今,作《浪淘沙·忆旧游》四首,读之令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一时传遍大江南北,鼓舞了不少爱国志士。全词如下——

(一)忆北平

归梦也留连,风景依然,崔嵬千雉帝城严。金碧楼台芳树里,春雨如烟。挥泪说伊川,宫阙腥膻,将军破虏待何年?河朔人民空目断,汉帜高悬!

(二)忆南京

仕女竞苗条,金粉南朝,秣陵风月正春宵。玉树后庭歌未歇,军马如潮。白日又昭昭,兵气全消,危巢栖燕语相邀。百万生灵空一战,谁哭陈陶?

(三)忆杭州

名迹擅东南,大好湖山,涌金门外木兰船。载江不知何处客,裙屐联翩。学步已堪怜,挥麈清谈,转疑文物胜尧天。谁使强胡终一逞,立马吴山!

(四)忆武汉

日夜大江流,黄鹤楼头,英雄何处觅孙周?家国兴亡谁管得,弦管生秋。三户誓同仇,张楚名留,河山浩气未全收。豚犬诸郎难了事,坐失荆州!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失陷。12月,南京、杭州相继沦于敌手。次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的悲愤忧国之思,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