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川大 > 正文


蜀中才子杨锐维新殉难

发布时间:2017-01-19      点击次数:


蜀中才子杨锐维新殉难

小裤

杨锐,字叔峤,又字钝叔,绵竹人,1857年生,清末维新派,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以举人授内阁中书,参加强学会、保国会,倡立蜀学会,光绪帝实行维新变法后,杨锐出任四品军机章京,参与新政。1898年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六君子一同殉难,终年41岁。著有《杨叔峤诗文集》、《说经堂诗草》,以及《隋史补遗》、《晋书注》等。

力谏张之洞援越抗法

杨锐出生在四川绵竹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殷实,还藏有不少名家字画。年少时的杨锐也同县城里的其他普通书生一样,过着读书作文、考科举的平凡生活,闲暇时把玩一下家里的字画和他自己收集的古币。直到他遇上了张之洞,他的命运才开始发生转折。

1875年,张之洞督学四川,在成都创办了尊经书院,从全川各地选了十几个优秀学生首批入院学习,其中最出类拔萃的,是宋育仁和杨锐。书院院长王闿运很欣赏他们,称两人为“宋玉、杨雄”。而张之洞则更器重杨锐,把杨锐和他哥哥杨聪比作苏轼和苏辙,他觉得杨锐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人也很聪慧。

很快,杨锐就入了张之洞幕府,成为张之洞钟爱的五大弟子之一,与廖平、张祥龄、毛瀚丰、彭毓嵩同号“蜀中五少年”。这时的张之洞已升任为两广总督,杨锐跟着他离开四川,来到广东,成为其重要幕僚。那些上呈朝廷的奏疏与重要文献,大多出自杨锐之手。

1884年,法国军队侵犯越南谅山,战火波及中国广西云南边境。杨锐闻讯很是愤懑,他多次向张之洞说起自己援助越南抗击法军的主张,于是张之洞起用已退休的老将冯子材,任其为广西军关外军务帮办,让他率军出关抗击法军。冯子材果然没有辜负张之洞的期望,率军攻占谅山。张之洞得到这个好消息后,非常高兴,他迅速上呈了《广军援桂奏稿》。这篇近代史上的重要文献,其实也是由杨锐草拟成文的。

五年后,杨锐考取内阁中书,获章京记名,负责协编《大清会典》,书编好后晋升为内阁侍读,由一个幕僚变成了众人羡慕的京官。此后的几年,是杨锐一生中难得的太平日子。

当上了京官的杨锐,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张之洞,两人书信往来频繁。当时张之洞在外当官,他的儿子在北京。但是一有事情,张之洞就会马上拜托杨锐帮他办理,而不托付给自己的儿子。

带头参加“公车上书”

中日甲午战争时,朝廷想与日本议和。这个消息在京官中引起很大震动,杨锐更是扼腕长叹,愤慨不已,而这时慈禧太后却要大摆宴席,风光体面地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并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事甚至连一个太监也看不下去了,这个太监首先站出来,对慈禧说此事不妥,结果落得个人头落地的下场。本来想上书劝诫的满朝文武顿时噤若寒蝉,再也没人敢进谏。

早就对慈禧专权深为不满的杨锐却不管这么多,他去见了御史王鹏运,鼓励王鹏运进谏,他自己则代王作疏上奏。奏疏交到慈禧手中后,慈禧一看,奏疏中竟然有“齐顷公败于鞍,七年不饮酒食肉,越勾践败于会稽,二十年卧薪尝胆”之句,摆明就是说她的不是,老佛爷顿时气得七窍生烟,马上告诉恭亲王奕诉,让他将这个胆大包天的杨锐拿去充军。奕诉巧妙地回答道:“言官无邪。”杨锐才逃脱一次劫难。

但杨锐评议时政、支持维新的思想并没因这次冒险而有丝毫改变。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消息传出,全国大哗。康有为、梁启超写出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并在北京发动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和市民一起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众人纷纷响应,参与者多达一千三百余人,史称“公车上书”。这时,作为京中名士的杨锐,又一马当先站了出来,带头参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公车上书”的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好风气。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下,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也相继出现。1895年8月底,杨锐同文廷式、康有为等十八人组织起“强学会”,一度得到翁同和、张之洞等高级官员的支持。

1897年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康有为多次向光绪帝上书,结果都被守旧派作梗阻挠,没能送到光绪的案头上。杨锐想尽办法帮助康有为,两人常常一起通宵达旦地会谈,筹划维新的事情。杨锐到处宣扬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并在都察院一位官员高燮曾面前极力称赞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将主要内容一条条讲给高燮曾听,最终,高燮曾向光绪推荐了康有为。

辅佐光绪维新变法

1898年春,杨锐在京城四川会馆成立蜀学会,又创办蜀学堂,并参加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他自己也和许多川籍维新志士一起,组成了保川会,宣传维新思想。同年6月11日,光绪发布“定国是诏”,决心变法自强。但“定国是诏”的颁布,触动了军机大臣等守旧派的利益,他们敷衍推诿,消极地执行新法。与此同时,康有为等新党人物多次建议光绪帝“广集英贤”,在宫中开制度局,任用通达时务的人才为顾问官,辅助新政,这又遭到大臣们的坚决反对。光绪非常不满,决定开始新的行动。

但慈禧却已有所觉察,她抢先动手,任命她的亲信大学士荣禄为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控制京畿局势,又颁布新规定:凡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职,必须具折到皇太后前谢恩。以此来防止光绪起用新党人物担任重要职位。帝后两党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当年6月中旬,光绪在颐和园内召见康有为,授以“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的六品官职,并给予专折奏事的权力。半月后,梁启超以举人身份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授以办理译书局的事务。不久后,光绪又做出了一个在慈禧看来简直是妄为的举动。

光绪未经慈禧同意,突然在9月4日将礼部六位堂官全部罢官。而此事后的第二天,杨锐也迎来了一个升迁的大好机会。在此之前,他的恩人张之洞早就想推荐杨锐了,但他和杨锐的关系京城中无人不晓,为了避嫌,张之洞拜托湖南巡抚陈宝箴来推荐杨锐。这正合了光绪起用维新派的心意,光绪召见杨锐,破例加封他为四品卿衔,任命为军机章京。封官那天,光绪亲自“以黄匣缄一石朱谕授给四人”,让他们竭尽全力来参与新政,不要有所顾忌。此后,杨锐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同参新政,成为光绪的亲信,四人共称为“军机四卿”。凡是有奏章,都得经过“军机四卿”阅视,光绪有上谕要发出,也是由“军机四卿”来起草。

按照清朝定制,军机章京必须从京内各部院司员中选人进行考试后记名引见,然后依次递补使用。像杨锐等人这样由候补司员破例超擢为军机章京者,在满清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殉难菜市口

杨锐等人的升迁,使军机大臣们非常嫉妒。而新政里的精简机构、淘汰冗员等内容,也伤害了守旧派的利益,最愤怒的自然是慈禧。以往对慈禧言听计从的年轻皇帝光绪,突然未经慈禧允许,竟然雷厉风行地大胆拔擢“军机四卿”等人,这些做法都是对慈禧地位的威胁。

1898年9月14日,光绪帝在颐和园见到慈禧,被慈禧狠狠训斥了一顿,光绪觉得情况似乎有些不妙,便于17日让康有为离开北京,到上海督办官报,这让康有为侥幸逃得一命。光绪帝回宫以后,当天就召见他所信任的“军机四卿”之一杨锐,给他一封衣带密诏。杨锐得到密诏后,含泪通知其他人,告知光绪的无奈处境,众人一起痛哭,都无计可施。

据知情人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记载,1898年9月19日,天才刚刚亮,慈禧就气冲冲地冲进光绪的寝宫,将书桌上所有的章疏奏折一把捋走,并破口大骂光绪“忘恩负义”:“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20日一大早,慈禧就立即下令将9月5日以后“军机四卿”所签拟的奏折统统检出,她亲自重新过目。第二天,慈禧就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诏书,以“朕躬不豫”为由,宣布“训政”,重新掌握了处理政务的大权。

从那天开始,北京全城戒严,火车也停驶。城里的百姓都隐约觉得气氛有些异样,但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时的慈禧已秘密发下命令,让士兵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的罪名搜捕康有为及其弟康广仁和其他维新党人。而光绪,则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手足无措。

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早就离开北京,梁启超则逃到了日本使馆避难,杨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甚至连张之洞也没能想出办法来营救他。1898年9月24日凌晨,杨锐在绳匠胡同寓所被捕,与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一起,先被拘留于提督衙门,后即移交刑部大牢收监。

1898年9月28日,杨锐等六人被斩于菜市口,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杨锐死时,年仅41岁。其余的维新官员有的被终身监禁;有的被流放边疆。只维持了短短一百零三天的维新,就这样以悲剧收场。

大约十来天后,杨锐的灵柩由乡人黄尚毅和其子杨庆昶运送出了北京,颠簸千里回到四川,在绵竹南门外的南轩祠旁安葬。此时远在北京的一些支持过维新的官员,已自顾不暇,开始倒戈相向,纷纷说杨锐等人谋逆,的确该杀。只有杨锐的家人和他为数不多的好友在暗中悲痛垂泪。

杨锐儿子的秘诏原本

杨锐等六君子殉难后,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戊戌变法中侥幸保住性命的康有为,后来流亡海外,并号召华侨和留学生参加保皇事业,用以取信于人的,就是手中的一份密诏。密诏中有这样的字句:“朕位几不保,汝可与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这显然是光绪嘱托康有为的口吻。

但据各种史料记载,百日维新第九十五天,光绪召见的是他所信任的“军机四卿”之一杨锐,并给了他一封衣带密诏,并不是给康有为的。

等到慈禧死后,杨锐的儿子杨庆昶忽然拿出又一份和康有为所持密诏不同的密诏,送到都察院,请求代奏。名士赵熙是杨锐生前的好友,他得知后也曾来过问此事,想替杨锐鸣冤昭雪。杨锐的儿子说,这才是密诏原本,康有为所持的密诏是伪造的,他只看到过杨锐抄写给他的副本。密诏原本说,光绪既不想得罪太后,又想让变法继续,让杨锐他们帮着想想办法,并无武装政变的意思。

此事的真相,似乎难以揭晓,而《戊戌日记》中记载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和袁世凯告密的事,也存在着很多的可疑之处,这些疑团都成为了后世专家学者们考证的焦点。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老百姓对杨锐的崇敬。传说杨锐被杀后,北京一些受过他恩惠的平民,抚尸痛哭,他们协助杨锐家人将其遗体送回了四川绵竹。杨锐夫人送了他们每人一根绵竹竹竿以示感谢。

更为神奇的是,据说后来八国联军入北京后,一些普通老百姓殊死抵抗,毫无惧色。后来洋人发现,他们的长刀长枪的柄,都是同样的竹竿,上刻“为国不怕杀头”的字样,下刻:“绵竹杨夫人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