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川大 > 正文


雷鑑钧一家拾录

发布时间:2021-12-24      点击次数:


雷鑑钧,字治圻,1894324日生于广东省电白县。祖籍长寿县。

清代贡生雷调云(字光臻),有一子一女,长子鑑钧,次女治贤。鑑钧兄妹自幼因先父患病服药有错中毒身亡,母亲极度悲恸同年离开人世。兄妹二人由舅父李仲亮带回原籍长寿县交给祖母抚育。雷鑑钧童年时代,受启蒙教育于县城内彭凤和所办之私塾。他自幼聪颖,勤奋笃学,深得彭凤和老师之喜爱。卒业后,去成都就读于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英文。每次甄试名列前茅,备受嘉许。191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他曾考取公费留学英国,因战争频仍,受到干扰,未能如愿。继在四川大学、四川医学专门学校任教。他教授得法,深受学生欢迎,成都各中学争相聘请。有一个中学换了几个英文教师,学生均不满意而罢课。校长亲自登门聘请鑑钧任教,他以任教时数甚多为由婉言推辞。那位校长竟然下跪求情,雷鑑钧不得不允诺。如斯,每周任课达四十课时之多。

斯后,雷鑑钧与彭凤和老师之女结为伉俪后,生有七子一女。最小的一个(道满),生下后十个月即病逝,鑑钧一生主张实业救国,因此要求其子女都学习实用技术。在他爱国思想的影响下,七个子女为人敦厚周慎,勤奋好学,皆毕业于大学,成为国家栋梁。

老大雷道远,字克任。1922528日生于长寿县彭家花园其母娘家。不足一岁,即由其母携往成都。他自幼聪明好学,在成都刻苦攻读。小学时,作文有较高造诣,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中学时,对化学和英文深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学校保送他去中央大学化学系就读。但他不愿学化学,俟第二年自考。适值西川邮政管理局招考邮务员,他应考被录取。工作一年后,他又考入中央大学化工系。不料体检时校方以他有肺结核为由,令他回家休息一年。因此,1943年乃姑准返校报到入学,当时上公立大学学理工、农医和师范专业的,免交一切费用,连伙食费都免交。由于抗日战争形势危急,该校由南京迁往重庆。但生活条件较差,两年后患了淋巴结核,虑及难以胜任学习,再回家休息一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学校迁回南京继读,于1948年毕业于南京。

雷道远大学毕业后到重庆中央造纸厂(现为重庆造纸厂)工作。当时,中央造纸厂是由上海迁到重庆的。该厂用进口木浆生产胶版印刷纸和钞票纸。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口木浆来源断绝。道远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用竹子制浆代替木浆,生产出合格的胶版印刷纸,使工厂免于停产,受到西南地方工业局和中央轻工业部的表彰。1956年他受聘到轻工业部工作。1958年到宁夏工作。宁夏的造纸工业从无到有,尔后发展到用麦草为原料生产优质纸张,这些凝结了道远的心血。他发表造纸技术方面的论文15篇。1988年他率领宁夏造纸考察团去丹麦、芬兰考察造纸技术,任团长兼翻译。他是我国著名的草类原料造纸专家,他的事迹已载入《中国工程师名人大全》中。他从小学就喜好学英文。在他父亲的指导下,一直努力学习英文。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自学俄文。他用英、俄两种语言翻译、出版了数十万字的造纸技术资料和书籍,把外国造纸工业的先进技术引进我国。由于他翻译科技资料成绩卓著,他的名字载入《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中。他是教授级,是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造纸学会理事、中国造纸学会碱法草浆专业委员会委员、宁夏造纸学会理事长、宁夏翻译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宁夏工程系列和实验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其妻张胜言毕业于成都工学院,系化工高级工程师。

老二雷道曾,1925214日生于成都。中学时对数学颇感兴趣。他先后在成都南薰初中、华西协合高中就读。1943年进入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47年毕业后,在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任土木技佐,协助美国专家,研究中国农村的房屋建筑和农田水利问题。1948年回母校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中央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南京工学院。1953年他晋升为讲师,所授课程有大地和天文测量实习、结构力学、木结构等,并指导木结构毕业设计。1956年奉命受派去哈尔滨工业大学随苏联专家进修。回校后负责筹建结构试验室,并开设结构检验课,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创造了条件,受到上级表扬。1955——1960年间先后出版著作三部:《建筑静力学》、《木结构》和《新型木结构》(前两部系与他人合著)。1973年又调任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工程师、主任工程师,负责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多次受到表彰,并选为连云港市第六届人民代表。1982年回到南京,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任钢结构教研室主任,教授网架结构与悬索屋盖结构等课程,并指导网架结构毕业设计。编有教材两本:《网架结构》和《悬索屋盖结构》。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并参加兄弟院校硕士研究生论文评阅与答辩。退休后仍在南京工学院(现名东南大学)任课,讲授钢结构课程。他擅长建筑结构理论及工程设计。他的妻子张铁生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系口腔科医师。

老三雷道传,1928326日生于成都。1951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名西南农业大学)农艺系,服从国家分配,到宁夏灵武农场任技术员。1953年到宁夏中卫农场任副场长。同年调到西南行政委员会工作。1954年参加中央农业部西北国营农场勘测设计大队奔赴新疆,对新疆建设兵团各军垦农场进行荒地勘测和土地规划。同年,新疆荒地勘测设计局成立,他任技术员。1958年调往乌鲁木齐市五一农场。1960年调到塔城博孜达克农场,任队长、股长、副场长。1981年调到塔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任所长。1983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1990年退休后回成都定居。他在工作的后十年里,对油料作物红花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对红花的耐旱性、栽培技术、杂交技术和新品种选育等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科协、国家科委和劳动人事部评他为1982年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工作者,同年又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多次被邀请参加全国性红花专业会议。塔城电视台和中央农业电影制片厂都录制过他研究红花的电视片。中央电视台于1993年向全国播放过他的专题讲话。新华社、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各种报刊均披露道传的先进事迹。199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红花学术会的会刊上刊登了他的几篇论文摘要,

道传曾任中国作物学会特种油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新疆农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是我国著名的红花种植专家。其妻邬素清毕业于西北大学,系会计师。

老四雷道年,1929110日生于成都。1952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医疗系(现为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卫生部选送他到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参加全国医学院(校)高级师资培训班,进修病理学一年。19538月分配到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工作。历任助教、讲师、教授职务,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病理检查工作。由于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多次评为先进教师。他编写了多种病理学教材,还编制了一套病理学教学录像带,被许多医学院(校)采用。为了适应七年制医学教育和英语班医学教学的需要,他与美国病理学家合作编写了一部英文版病理学教科书,已正式出版。

道年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同时,还坚持不懈地从事寄生虫病和肝脏疾病的研究。近十余年来的研究集中在肿瘤病理,特别是胃癌病理。1981——1982年,他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学习和考察,历时一年半,在美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两篇论文。回国后又有两篇论文在美国发表。论文发表后,国外数十位病理学工作者来信向他索取论文的单行本。近几年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三个研究课题,并与兄弟单位合作承担了两项国家攻关项目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他与别人合作编写出版两本专著:《胃及十二指肠粘膜活检病理》和《胃肠病学》。他曾获北京市和解放军科技成果奖。他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病理学会会员,我国著名的病理学家。其妻赵燕如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系内科医师。

老五雷道平,193178日生于成都。高中毕业后不久,成都解放,他就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学习结束后,调至川西军区温江军分区任文教干事。1950年在川西军区所属双流等五县剿匪联防指挥部任政治干事。由于成绩突出,荣获二等奖。1952年被选送到西北大学地质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到西安地质学校任教师、教研室主任、地质专业科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1960年被评为陕西省西安市文教系统红旗手。197810月至19835月任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办公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82年被评为中共陕西省委科教系统优秀党员,受到大会表彰。19836月至19867月任西安地质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19868月至19929月任西安地质学院工会主席。1992年退休。其妻辛静英曾任西安市第一印刷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兼组织部长。

老六雷道容,193261日生于成都,是唯一的女儿。1952年毕业于四川省立女子中学,当时家境萧条经济拮据,安装不起电灯,晚上只能在菜油灯下做作业。从小学一直苦读到高中毕业。1956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为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1956年至1962年在四川农业大学任教。1962年主动报名奔赴到新疆石河子地区149生产建设兵团支边。在这里先后任高中教师、良种站技术员等职。其后筹建病虫害预测预报站,任站长,掌握了全团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使病虫害得到了控制。她还对全团的害虫作了鉴定和分类,制作了几千个昆虫标本,由于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石河子地区农业局的表彰。1989年调至石河子农业科技开发中心。1990年退休。她是高级农艺师,其夫李克明是他在大学同窗好友。

老七雷道可,1933123日生于成都。初中毕业后考入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习机械制造。成都解放后转入成都航空预备学校学习。后被选送到长春航空学校学习飞机驾驶。19528月毕业,时值弱冠之年就担任轰炸机领航员。由于成绩优秀,被选去学习喷气式飞机的驾驶,成为我国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驾驶员。不幸在1954115日的一次飞行中牺牲,年仅21岁。国家民政部颁发烈士证书。遗体安葬在齐齐哈尔烈士陵园。

雷鑑钧的家庭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儿女们通过高等院校的深造,掌握了很高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的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鑑钧为国为家劳累一生,因患高血压病于1954年退休。1957415日因脑溢血逝世于成都,享年63岁。

鑑钧之家为世人所景仰。


作者:张胜言,载于《长寿县文史资料》(第九辑),199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