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川大 > 正文


走进川大——校史展览馆•化学馆•物理馆

发布时间:2022-04-14      点击次数:


397F4

校园秋色

一进望江校区东门,在清幽的林荫道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普通灰褐色平房。这是民国时期的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蚕房,后来是学校的会议室,今天已经成为四川老年大学四川大学分校所在地。有一段时间,这里不仅是学校许多重要会议的召开地,也是小型文艺晚会和学术讲座的场所。由于室内只可以坐一百多人,去晚了就只能站在窗外观摩。有一次,学校请川剧名丑周企何来讲舞台艺术,室内室外挤满了人。结合《迎贤店》《投庄遇美》等代表剧目,周企何的讲演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让大家过足了一把川剧瘾。

说到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建设,当然离不开1943年由峨眉山迁校前后大力兴建望江校区的校长黄季陆。这位曾经在辛亥革命时期组织四川小学生保路同志会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政治学硕士,身材矮胖,面带慈容,被人们称为“黄妈妈”。他提出要把四川大学办成“万人大学”,因而广筹善款,大兴土木。不仅川军师长蓝文彬捐建了文彬馆,连包工头廖建廷也用承建学生宿舍所得利润捐建了教职工宿舍“建廷园”。从1943年开始,学校先后修建了学生一、二、三宿舍,师范学院教室、饭厅兼礼堂,图书馆书库加楼,校长办公室和住宅,新生院草房教室、饭厅,教职员宿舍菊园、留青园、建廷园、桐园、华西村、回回坟、桃林村、清隐江村,大礼堂、浴室、大校门、女生宿舍、师范学院宿舍、附小等,并将附中、附小及工学院、理学院安置停当。1947年,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已经横跨锦江两岸。沿江而下,从九眼桥至桂溪场,差不多从今天的一环路到二点五环路,连绵十余里,都是四川大学的校园。根据1950年的清查统计,四川大学望江楼校本部占地1024.5亩,工学院300亩,农学院狮子山园艺场304亩,再加上学校原有的南较场校产281亩,几处附中地产209.7亩,散于城内的30多处宿舍123.65亩,都江堰灵岩山林场951亩,新都烟草场、金堂柑橘场、绵阳棉作厂等合计475亩,总共合计面积达到3566亩。此外,尚不包括在当时被视为“荒郊野地”的河心村、三瓦窑一带的2000余亩。其时,成都各大报纸对四川大学校园建设作了详细的报导和生动的描绘:“新校址濒锦江南岸,负郭面流,土地平旷。校舍建筑样式,采用中西合璧,质料坚实,巍峨雄壮。锦江绕流于前,帆樯往来,沙鸥明灭。四周农田菜圃,花木成林。江畔垂柳,倒影水中,江天为之生色。望江楼在其附近,为蓉首胜之区,青年学子,作息其间,对于身心上之进益,诚非浅鲜。”

6693E

文科楼

然而,1937年确定四川大学新址望江校区的则是学界和政界都声名远扬的“科学事业家”任鸿隽。今天,国立四川大学时期建筑物完整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最有名的当属望江三馆。

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干事长的任鸿隽,被学界认为是20世纪前半叶,在中国科学界、教育界中是一位前排就坐的人物。”1935年,曾经婉拒中央大学等名校校长之职的他为报效桑梓,欣然担任了国立四川大学校长。一到任,任鸿隽立即提出了四川大学“输入世界的智识”“建设西南的文化中心”和“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三大使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在全面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他拟定了改建国立四川大学的宏伟计划,得到了全校师生以及当时教育界和政府的全力支持。他筹备了300万元建筑费,立即组织实施。19374月,任鸿隽几经权衡,校址确定在外东望江楼附近,在原来的农学院的基础上扩建新校区,也就是今天四川大学的望江校区。

正当任鸿隽致力于四川大学革新事业时,他的夫人、当时正在四川大学教授西洋史的陈衡哲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一系列题为《川行琐记》的文章,批评了四川的一些社会现象。对任鸿隽的改革有所不满的四川地方势力为此大做文章,挑起了一场轩然大波。1937616日,在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举行了新校舍破土动工典礼,先行开始建设望江三馆后,任鸿隽悄然离开了学校。在告别四川大学师生的演讲中,他明确希望同学们:“忠于所学”“有所不为”“继续求学”。

这里的望江三馆就是当时的图书馆(现在与文理图书馆毗邻的校史展览馆)、化学馆(与泓文楼同在林荫道一侧,今天的化学学院所在地)和数理馆(听荷池畔与化学馆相对的物理馆,今天的物理学院所在地),由华西公司建设,伟汉工程行和基泰工程司设计。基泰工程司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建筑事务所,望江三馆成为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院士的早期建筑作品。

1DDE4

国立四川大学图书馆

今天的校史展览馆是在原来的国立四川大学图书馆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曾一度改为四川大学博物馆。该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为T字型三层建筑物。大学的图书馆给师生们留下的总是美好的回忆。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以《政治经济学》系列教材而知名。1939年,他还在峨眉山就读,从图书馆找到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后,一连读了两遍。后来,他翻译完成了这部文学巨著并在上海正式出版。当《基督山伯爵》这本英文译本随学校图书馆迁返这幢建筑的时候,他已经从四川大学毕业。一位20世纪50年代的校友回忆,他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图书馆上自习,去晚了不仅没位子,书也可能被人“抢”走了。那时候,学校没有明文禁止谈恋爱,但也不鼓励,大家都是私下谈恋爱。图书馆是大家“递条子”的好地方,外面的林荫道则是约会的好地方。那时候的梧桐树还没有长得现在这么高大,路灯在树枝掩映下有种朦胧的感觉。当年的图书馆,在2006年学校110年校庆时成为校史展览馆。校史展览馆以图片和文字展览为主,辅之以丰富的校史实物资料和珍品档案以及其他展览手段,全面反映四川大学,包括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发展历史。在开馆的第一天,一位中学生说出他质朴的感受:“我长大了就要读四川大学。”一位老校友深情地写到:“愿母校四川大学越办越好,争创世界一流。”一位在校同学自豪地说:“四川大学不仅是我们四川的骄傲,而且是中国的骄傲。”

1D955

国立四川大学化学馆

1D1FF

国立四川大学物理馆

在当年的化学馆和数理馆,更是曾经走出不少名师大家和优秀学子。1961年,四川大学物理学系一届毕业生中就有光电学家彭堃墀和材料学家张兴栋两位院士。化学专业也有高世扬院士等优秀毕业生。在数学系,李国平院士和吴大任教授在国立四川大学迁返成都前到了其他大学,陈建功院士曾经获聘国立四川大学而爽约,他们都与数理馆擦肩而过。著名的数学家柯召院士则是数理馆当仁不让的主人,他后来成为四川大学的校长和名誉校长。一生拥有诸多“第一”的数学家魏时珍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大半时光。就是在这里,他提出要给大学生吃“复合维生素”,强调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922年,他留学德国,成为有“数理王国”之誉的哥廷根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1923年,他在《少年中国》第一个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介绍到中国;1925年,他以《在平均负荷下四边固定的矩形平板所呈现的现象》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成为四川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数学家;1927年,他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偏微分方程大学教材。作为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不拘小节的大数学家张鼎铭在这里也有轶事发生。一次,他去盐市口买布鞋,回家后发现营业员帐算错了,于是花更多的钱坐三轮车去追回了少找的钱。家乡四川阆中县志办请教自然科学领域入志人物,他提笔就写:“古有落下闳,今为张鼎铭”,完全是当仁不让的架势。

望江三馆是老校长任鸿隽留给今日四川大学的宝贵遗产和文化财富,更可贵的是,他在执掌国立四川大学的两年中,栉风沐雨而上下求索,锐意进取以力行改革,为今日四川大学的辉煌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倡行的川大道路在不断地延续着,在四川大学这片土地上继续绽放着绚丽的花朵,收获着丰硕的果实。任鸿隽一生历任教育部专门司司长、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干事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正如他自己在《五十自述》中所指出的那样,担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此两年工作殿吾五十年之生命”。

2F653

荷花池

文:节选自《凤鸣锵锵——四川大学游览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