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理图书馆东北向,有一座红门青瓦灰墙的院落,就是当年著名烈士江竹筠(即江姐)就读农学院时曾经居住的地方——国立四川大学女生院。
女生院现有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于20世纪40年代,具有典型的川西风格。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老旧的房屋,木质门窗,虽无雕梁画栋,但精巧飘逸的造型,淡雅朴素的风格,依稀透出民国时期大学的气息和气度。这里最早是国立川大的农学院所在地,后来是女生的专用宿舍。解放初期,校长办公室等行政机关长期在此办公。最早的女生院并不是典型的四合院,其整体格局呈“曰”字形的对称的三进式院落。院内有宽敞的天井,有门房,有专门会客的地方,由学生宿舍总监专门管理,只有“三八节”和校庆,女生院才开放。现存的建筑只是当时的一部分。2014年9月,这个院落被列入“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烈士已去,精神永存。在四川大学,先后有70余名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被人们称为“江姐”的江竹筠。1944年秋,她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次年转入农艺系,在校用名江志炜。她的同室好友回忆:“江志炜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矮小灵活,头发微卷,眼睛炯炯有神。她常穿一双半高跟皮鞋,显得智慧超人而能干。晚饭后,同学们常去锦江河畔或望江楼公园散步,有时大家还一起打扑克牌。江志炜思维敏捷,每次玩桥牌几乎都是赢家。输了的室友不依不让,往往玩至深夜,影响第二天上课。江志炜就建议大家别再玩扑克牌,浪费宝贵时间,不如多复习功课或看课外书。有一次,她说:‘我从前看过电影《丹娘》。丹娘最勇敢了,从容就义。她宁愿死,啥都不肯说。她被德国鬼子押往刑场,只穿着撕破的单衣,被反绑双手,赤脚在雪地里走。她吟诵过的一首动人的诗,我现在还记得。'在同学们的要求下,她激动地背诵了那首诗中最精彩的几句:‘无论何种酷刑我都不惧怕,为祖国牺牲,决不战栗,让白雪染上了鲜红的血迹。'”
1946年暑假,江姐离开川大,来到重庆、万县、云阳等地开展工作。1949年6月14日早晨,她在万县给四川大学一位同学写了封信,说自己想重回母校。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要为历史留下遗憾。就在那一天,她被捕了。在狱中,她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不为严刑所屈服,不因老虎凳而畏惧,最后光荣牺牲。同狱难友曾经为江姐写过一首流传至今的赞美之诗:“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亚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为缅怀和纪念川大英烈,在莘文楼前,四川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亭于1985年修建完工。碑亭立柱上的对联“此间革命熔炉覆地翻天留正气,我辈黉宫俊乂继往开来谱新篇”不仅表达了对昔日川大英烈的无比敬仰和无限哀思,而且体现了今日川大师生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四川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为“四川进步势力的大本营”和“西南一带传播革命种子的园地”,涌现了一大批与时代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仁人志士。其中,既有“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先驱吴玉章、张澜、张培爵等人,又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英雄吴虞、张秀熟、袁诗荛等人;既有四川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杨闇公、恽代英、王右木等人,又有抗日救亡和迎接黎明的勇士杨伯恺、江竹筠、毛英才等人。
沈军摘自:《凤鸣锵锵——四川大学游览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