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性纯(1898.10—1979.8),贵州威宁人,苗族,著名医生,1929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科专业,是苗族第一个医学博士学位获得者。
求学华西
出生于贵州威宁的吴性纯家境贫苦,因为所处山区环境的限制,直到13岁才到英国传教士柏格理于1905年所创办的石门坎光华小学就读。19岁小学毕业后,在云南昭通私立宣道中学读中学。
1921年,22岁的吴性纯开始了在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的求学生涯,1929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成为苗族第一位医学博士。
华大的医科创立于1914年,是华西地区最早的现代医学专业。吴性纯在现代医学专业的学习,为之后苗族地区医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吴性纯入学的那年,华大医科学制由原来的6年制变为了7年制,预科二年之后再正科五年(吴性纯因为休学原因,所以8年毕业)。预科是当时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广阔、有发展前途的高级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事实也证明,经过预科的基础培训,吴性纯在接受正科学习的时候,表现出更加扎实的基础。正科学习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外,吴性纯还要完成以下的任务:
O在医院及其药房见习6个月(可在假期安排)
O解剖3具尸体
O进行20次预防接种
O至少操作两次麻醉
O作内、外科病案报告10个
O接生5个(其中两个要用器械)
吴性纯在华大接受的这些扎实的全科学习,在他今后的行医生涯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了超过20次的预防接种训练,回到苗乡的吴性纯,在石门坎开展了牛痘接种,在该地区少数民族中根除了天花;有了两次以上的麻醉操作训练,一个深夜,吴性纯在没有电灯、没有麻醉师的情况下,冒着极大的风险,抢救回了一个腹部中枪的汉族士兵;有了至少接生5个婴儿的实践,吴性纯在后来的治病救人之路上,也是得到了赞誉。某次,一位农民因妻子难产向吴性纯求助,吴性纯走过十多里崎岖山路,用精湛的接生技术保障了母子平安。所有这些,都源于吴性纯在华大的刻苦学习所打下的良好基础。
据记载,读书期间,吴性纯只回过一次家。除了华大学业计划紧凑原因,笔者认为还跟吴性纯经济拮据有关,吴性纯可以利用假期在医院及药房见习。吴性纯的部分学费来自教会组织的资助,但还是有缺口,他也要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以补贴生活。吴性纯还利用自身所长当家教,为一位俄国人教授苗语,这位俄国人为吴性纯提供往返车费,每个月还给他70元的教课费,在生活上给予吴性纯极大的帮助,使吴性纯能够安心学业,取得不错的成绩。
医科的教员多为加拿大人,他们学识渊博,教学认真,要求严格,积极地把现代医学传入中国,教授给学生。从档案里,可以查到吴性纯的老师们,以下是部分教员:
音乐 胡师母
有机化学 苏道璞
物理 戴谦和
国文 刘预波
療学 李哲士
寄生虫学 杜顺德
内科 杨春普
眼科 韩培林
耳鼻喉 毕特生
医科英文 D.L.S.Kilmu
这些老师博学多才,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专家,吴性纯在豪华阵容教师队伍的教授下,学习质量是很高的。经过潜心学习,吴性纯于1929年毕业。从1922年开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评议员们承认每年华大应届毕业生成绩送该校复核并认可后,可获得该校的文、理学士学位和医科、牙科博士学位,并在国外享有与该校毕业生同等的待遇,所以吴性纯在获得华大毕业证书外,也获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了苗族历史上第一位医学博士。
重医崇教
吴性纯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回到了家乡,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了石门坎的医疗与教育事业之中。
为了解决山区人民就医难问题,吴性纯于1930年开办了石门坎平民医院,这是石门坎地区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医院,也是苗族历史上第一所平民医院。石门坎平民医院开办后,为当地患者就医提供了便利,不仅是苗族,彝族、汉族等也会上门求医。无论面对什么患者,吴性纯都秉承“医者仁心”的信念,坚持耐心和慈悲,用所学为患者服务,深受当地人们的尊敬,被誉为“神医”。1934年,吴性纯调任云南昭通福滇医院,一直在昭通地区从事医疗工作,为民族地区的医疗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华大求学的经历,使得吴性纯下定决心要用教育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毕业回到石门坎,吴性纯就在他曾就读的石门坎光华小学担任校长。面对简陋的学校设施,低收入的教师队伍,吴性纯努力克服困难,团结队伍,办好学校。他说:“我们身居边陲,但要胸怀大志,振兴中华,因为有国才有家。办好学校的历史重任,就落在我们的肩上,决不能有负于家乡父老和学生家长的重托。”在吴性纯的领导下,学校办得有声有色,生源覆盖云贵川三省,各民族子女纷纷慕名而来。前去考察学习的人也络绎不绝,曾有参观者撰文写道:“他们并没有计较薪给的多寡,报酬的厚薄,更没有为他们一己和一家打算,他们只知道,实干,硬干,积月累年的苦干,才能为他们的宗教和文化,尽他最巨大的贡献”。正是这种奉献精神,石门坎也从文化贫困区逐渐成为了“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
吴性纯不仅重视教学工作,还注重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特别重视足球运动。吴性纯说:“足球使全身运动强度大,增强兴奋激素,消除疲劳,强身健体,应大力提倡。”受他影响,足球运动不仅是学校的体育课之一,也成为了周边村寨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吴性纯还举办端午运动会,联合周边小学师生前来参加。端午运动会不仅可以增强民族体质,丰富民族文化,还能联络民族感情,是一件极好的事。
在华大的求学经历让吴性纯终生受益,华大为吴性纯提供的广阔天地也让他深知山区孩子走出去学习的重要性。吴性纯在任期间,推荐了日后成为著名教育家的朱焕章进入华大教育系就读,朱焕章毕业后也效仿吴性纯回到石门坎,建立了石门坎第一所中学并任校长,石门坎中学培养了很多建设苗族地区的优秀骨干青年。吴性纯还把自己的儿子吴善祥送到了华大(先学医科,后转学教育系),吴善祥在华大的登记表上将“为桑梓(家乡)服务,造福人群”作为了毕业后的计划,毕业后也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心怀耕耘,不负桑梓”,吴性纯培养了无数改变苗族地区落后医疗和教育的学生,他用最朴实的情怀,最坚韧的内心,最踏实的行动,谱写着地区文明的进步之歌。
文:刘乔
图片来源:四川大学馆藏档案、民国期刊《中论旬刊》(1936年)、《康藏前锋》(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