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川大 > 正文


吴持恭——“中国的倍赫米契夫”

发布时间:2024-04-12      点击次数:


1918年,吴持恭出生于浙江东阳一个大家庭中,六岁时父亲去世,生活的艰辛让他从小就勤学上进。1938年,吴持恭考入云南大学土木系读书。时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的三叔父(原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吴柳生)学识渊博,很多工程师专程来向他请教,也有很多公司请他去当顾问,倍受尊敬。这让吴持恭更加意识到学问的重要性,决心一定要认真读书,多积累知识。

1942年8月,吴持恭大学顺利毕业,到金沙江水利工程处第五工务所担任助理工程师,半年后回到云南大学土木系任助教。1946年,为了学习新的知识,开阔眼界,吴持恭决定出国深造,报名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留学考试,成绩优良,获得出国资格。

1947年9月,吴持恭进入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农工大学读书。留学期间,吴持恭整日埋头读书,几乎没有其它活动,想尽快多学一些知识。听导师马爱教授介绍《明渠水力学》的作者——倍赫米契夫(现译巴克米特夫,俄国人,水力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土木工程学教授)是明渠水力学的权威,在《明渠水力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水利学比能概念,1947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授予的最高奖项Norman Medal,吴持恭深受鼓舞,打定主意,回国一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中国的《明渠水力学》,成为“中国的倍赫米契夫”。1949年初,吴持恭获科学硕士学位。导师认为他的论文很好,建议他留在美国继续在这个领域研究下去,并安排他到密西西比河水工试验室去做研究员,但心中已有奋斗目标的吴持恭归心似箭,果断选择回国。

1949年2月,吴持恭回到云南大学土木系教书,首次在我国开出《明渠水力学》课程,将当时国外最先进的水力学知识及时介绍到国内,并开始着手编写《明渠水力学》。1951年《明渠水力学》在上海龙门书局出版。此书汇集了当时国际上有关明渠水力学方面的最新成就,被我国各高等院校选做了教材。

在教学上吴持恭也特别负责,每次上课前都要仔细准备教案。特别在讲授《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抽象的专业基础课时,总是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深入浅出地将专业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学生因为听得懂,对这门课也特别有兴趣,愿意学。

1954年2月,吴持恭调到四川大学工学院(后来的成都工学院)水利系任教,196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9年主编出版了高校教材《水力学》,1981年成为成都科技大学首批博士生导师。对于培养研究生吴持恭很用心,从选才到培养都有自己独特的模式。他认为:首先要先好苗子,苗子最重要的指标是思维能力。在他看来有部分学生成绩很好,但高分低能,看了文献资料后提不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学生很难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其次是打好基础。他认为,扎实的基础是学生吸取新知识、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重要条件。水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理论上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往往会在数学上遇到困难,因此,对于水力学研究生来说数学基础很重要。他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他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吴先生在课堂上或课外与学生讨论学术问题时,总是用自己过去的研究成果,或过去博士生取得的成果来说明思考方法或理论形成过程,用具体实例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并指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敢于独立思考,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跟着别人走,最好的成果也只能是用别人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一个“习题”,不可能有所创新,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吴持恭培养的研究生思想比较不受传统思想束缚。

吴持恭常常被自己的弟子称作“慈父严师”。当学生科研上有新苗头或进展时,他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更高要求。在科研中遇到困难,产生畏难情绪时,吴先生就会告诉他们,科学上没有平坦道路,越是关键性课题,难度越大,要有攀登高峰的雄心壮志,只要坚持下去,就能突破。一旦突破了,就能体会科研“其乐无穷”的真正滋味。

除教学外,吴持恭长期从事高坝水力学问题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基金及攻关项目七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三项。出版的专著有:《明渠水气二相流》《自由面重力流的数值理论和方法》,发表《明槽自掺气水流研究》《空中自由射流断面含水浓度分布规律研究》《重力拱坝底流消能消力地体型研究》等学术论文90余篇。

作为水力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吴持恭带领同仁艰苦奋斗,齐心协力使该学科1981、1988年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88年,《水力学》第二版获高校教材国家级优秀奖。

1988年,70岁的吴持恭在当时成都科技大学水科所的一个小院里,牵头成立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也是我国水力水电工程领域最早的一批实验室。年过古稀的吴持恭带领着团队辛勤开拓,1992年顺利通过了实验室的验收,不久实验室正式搬迁到高速水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

2008年,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发展为全国顶尖,在全国7个同类通过评估的实验室中排名第二。

作为四川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80多岁的吴老还坚持带研究生,坚持写书,帮海内外的学生修改论文。后来因白内障视力下降严重,实在无法看清从国外寄回来的英语论文时,他就请夫人念给他听,口头表述需要修改的地方,夫人再写下来。2011年,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吴持恭获得水力学终生成就奖。2012年5月27日,吴老在午后的一个小盹中永远睡去,享年94岁。

本文作者:高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