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川大 > 正文


“飞虎队”中的大学生翻译官

发布时间:2025-09-11      点击次数:


191912月,何文昆出生在四川省崇庆县中南街一户贫民家庭。又名何大曼、何萍。

何文昆1936年9月考入成都私立协进中学(现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中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全国各地人民都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私立协进中学的广大教师和同学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这一如火如荼的抗日运动之中,学校因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经常演出抗日话剧,在社会上享有“红色大舞台”之称。刚从小县城到成都的何文昆立刻被这新的环境、新的气象所吸引,他兴奋不已,经常观看同学们的演出。他平生第一次注意到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从老同学的交谈中,从协进中学同学们所办的壁报中,从学校开展的救亡宣传活动中,他开始认识到要求民族生存,不要做亡国奴的道理。他想:“如果是一个有血性的好青年,就必须爱自己的国家,就必须积极地参加救亡工作”。此后,他在学校地下党员教师和学生的带领下踊跃参加抗日宣传活动。面对国民党政府因协进中学的救亡活动是共产党领导的,不合法,准备查封学校的传言,他清醒地意识到:“国民党虽然高呼抗日口号,实际上不主张抗日,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主张抗日,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必须把日寇驱逐出中国”。由此,他开始怀疑,进而仇视国民党;立誓要好好学习功课,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将来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当一名大学教授。在私立协进中学求学期间,何文昆品行端正,勤奋学习功课,酷爱外语,每期考试成绩均名列全班前茅。每当放学后,他就到祠堂街生活书店去阅读书刊。他非常喜欢看中外小说,尤其喜爱高尔基、屠格涅夫的作品。同时,在生活书店里,他开始阅读一些马列主义的进步书籍,接触到“革命”、“斗争”等字眼,当时虽不能完全理解,但在军训中,与其他同学对反动军训教官嗤之以鼻。

193912月,何文昆从私立协进中学高中部毕业后回到原籍崇庆县,在县东城小学任教。1940年夏,离开崇庆县到成都参加国立大学统一招生,同年9月考入内迁至四川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外国语文学系,学号3119

1941年8月1日,为帮助中国抗日战争,在空中打击日本侵略者,美国著名飞行员陈纳德将军创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后改为第十四航空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由于航空队队徽为插翅飞虎,战机绘成鲨鱼头形象,中国人亲切称其为“飞虎队(Flying Tiger)”。1941年9月,当何文昆暑假后回到学校时,突然接到外文系办公室通知,言奉国府教育部命令,征调昆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五所国立大学外文系三、四年级的男学生去昆明为美国空军志愿大队担任翻译。何文昆在协进中学读高中时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以及抵制、查抄日货的活动,其对日本帝国主义者侵我国土,杀我百姓的血腥暴行义愤填膺。当得知因中国空军翻译人员紧缺,为防止日本人渗透,不能公开招考,教育部向全国最好的五所国立大学外语系征调通晓英语的大学生为“飞虎队”作为期一年服务的消息后,他虽刚进武大才一学期,不属于征调范围,但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是他的梦想,于是,他踊跃报名应征。何文昆因在读初高中时就酷爱英语,且成绩很好,尤擅口语,所以顺利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考核,成为第一期服务团七十多名学生中的一员。

10月下旬,何文昆随队到达昆明,开始在励志社战地服务团训练班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因为其在协进中学和武大外语系学的是英式英文,“飞虎队”的飞行员全都是美国人,而有许多英语词汇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说法不一样,所以,从英式英文改成美式英文便成了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写作和英汉互译。此外,何文昆等应征学生还要学习有关航空和航空工程方面的常识,如美式飞机零部件的专用语、空军指挥、作战的应知规程,以及军纪要求、社交礼节和体育。经过三个月的短期集训,他以中尉军衔被分配到航空委员会后,即到昆明巫家坝机场担任翻译工作。当时,巫家坝机场每天都有十架左右的Hawk-81A2(P-40c)战机处于待命状态。每天天还没亮,飞行员就把这些P-40c战机的引擎发动起来,随时保持着待命出征的状态,一旦有情况立刻升空作战。巫家坝机场的指挥室很简陋,仅有两间大平房,其中一间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大地图,陈纳德将军常在这屋里指挥作战。何文昆精通英语,尤其擅长口语,他的任务就是为航空队的军官和飞行员作同声传译,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抗日战场,经受血与火的考验。在巫家坝机场,他与让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将军等一起经历了惨烈而残酷的抗日战争。他那标准、严谨且专业的同传口译能力赢得美空军志愿航空队官兵的称赞。1942年5月,何文昆随“飞虎队”调往重庆白市驿机场,继续为美空军志愿航空队作口译工作。

1942年9月,何文昆脱下军装,结束了为期一年为“飞虎队”的翻译工作,回到乐山武汉大学继续学业。因曾在昆明、重庆为美空军志愿航空队作过翻译,他对美式英语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回武大后,何文昆对美式英语的偏爱有增无减,从那时起,喜欢看美国电影,特别欣赏影片中人物的对话,美国水兵、西部牛仔的动作和语言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在讲英语时不时地模仿其动作,使用一些俚语。1945年7月,何文昆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到成都汇通银行当办事员。1945年冬,何文昆经原协进中学教务长杨伯恺和刘明章的介绍加入民盟。入盟后,他一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民盟组织活动,曾担任民盟成都市支部文教委员会委员工作,多次积极参加反蒋活动。1946年参加教育部自费留学生考试。同年2月,何文昆到省立成都中学(现成都市第二中学)任教。著名文化学者、诗人、作家流沙河(余勋坦)曾从师于他。8月18日,何文昆参加成都市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大会,与国民党特务展开斗争。1946年9月至1949年3月在成都私立协进中学、省立成都中学、石室中学任英文教员。在母校私立协进中学任教期间,举止优雅,温润如玉的何文昆在英语课堂上,“文”“语”并重,他以标准地道的美式英语令所有学生深深地折服;他给同学们讲莎士比亚、小泉八云,教学生背诵爱伦坡、华兹华斯的诗,让同学们徜徉在原汁原味的欧美文学殿堂里。

19496月,何文昆只身前往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院英文科攻读研究生。19516月响应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号召,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扰回到北京。19517月应四川大学副校长谢文炳之邀,到四川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569月奉调四川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外语教研室主任。19829月调回四川大学任教育部西南出国人员培训中心副主任、外文系英语教授至199012月离休。曾任民盟雅安县委主任委员、第四届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1993年冬,何文昆病逝于成都。

本文作者: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