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各部门、行业的发展均遭受重创,甚至出现了“断源”“断流”。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四川大学档案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疫情防控政策,全面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学校的号召,积极做出各项防控工作部署。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档案馆创新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确保学校面向社会的档案服务能够始终不“断档”。
一、防控部署当先,安全定位第一
疫情爆发后,四川大学档案人迅速站到支援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积极展开防控部署,并自始至终坚守好本职岗位,全力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疫情防控是一次全国性的大事件,档案馆领导对此高度重视,适时调整工作策略,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点,具体到各项工作之中。馆内及时展开全员动员,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学校的决策部署,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严密、科学的部门疫情防控工作举措。一是严密建立馆内安全责任红线。自疫情发生以来,馆内干部职工每日坚持上报个人身体健康状况,随后改由服从大局,严格落实学校的“健康每日报”和“外地返校报告”制度;二是在这场全民战役前,面对疫情感染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的巨大考验,四川大学档案人始终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在党员志愿者征集报名、校园联防联控、疫情捐款等防控工作中,始终冲在前、做在先,守护每一寸安全空间,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三是在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好转的情势下,档案人坚持维护好安全成果,时刻保持警惕,戒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毫不松懈地继续落实各项防控工作,以最严密的准备和最饱满的心态助力学校复学。
二、创新服务模式,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但人民群众对档案资料的需求不断。在特殊的工作形势下,怎样做好档案服务工作,是四川大学档案人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档案馆始终坚持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为一体,在疫情期间针对档案利用问题,全面推出“预约式”和“无接触式”办公服务。
前期的数字化工作和远程服务系统的完善,为疫情期间四川大学档案馆全面推出“预约式”办公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方面档案馆积极遵守国家制定的防疫期间减少人群聚集、接触的要求,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完善官网远程预约利用系统、微信公众号远程服务功能和网上公共服务邮箱三种方式,将档案预约利用服务最大程度普及给社会,推送给需要查、印档案信息的师生、校友。
这三种方式在利用上各有特点。官网首页的“远程服务”版块,师生校友作为新用户只需先注册,填写自己的就读信息,就能根据系统提示自助选择所需档案材料和份数,提交成功之后就能看到自己的预约信息。一个账号可以同时提交几类需求,对于细小、不包含在分类中的内容,我们另提示校友在收件地址栏中备注实际所需,这样在审核时同样可以清晰处理。在通过审核、信息打印和资料邮寄阶段,申请人都能在线看到进度更新,便于及时掌握进度和取件。
公微“大川小史”将操作界面由电脑转移到手机客户端,密切结合微信功能,让网上办理档案业务变得“触手可得”。公邮主要是针对有核实或补充档案材料需求的单位、个人,对方只需在邮件中注明所需材料信息,添加相关公函、学历证书电子件,留下收件地址,就能及时收到回复结果。公邮也解决了一部分校友网络利用不便,或是一次性需要材料种类多、不想重复提交的麻烦。
通过三线并进的“预约”办理方式,疫情期间四川大学档案馆一直持续保持着正常对外办公,让广大师生、校友在疫情严峻期无虞预约利用档案材料,并在节后快速一一审核,确保快递恢复之后申请人能第一时间收到所需材料。通过便捷的途径和悉心的服务,档案馆全面满足了校友在升学、人事履历、资格审核中面临的各类学籍档案需求,让广大校友在疫情下体验到母校的温暖,纷纷发出幸福感言。
结合节后档案利用需求不断增大的实际情况,四川大学档案馆另及时推出“无接触式”办公模式。馆内工作人员采用轮值方式到岗,当天及时处理申请人来馆提交的各类档案事宜。期间档案馆配备了消杀工具、需求投递和领取箱盒以及大量信封,保安人员确保24小时到岗。来馆办理档案材料的人员在自身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自行将填写有备查人就读信息、所需档案材料及联系电话的白纸装进信封,投进需求箱盒。值班工作人员于当天上、下午及时取走,处理完之后,及时联系申请人到馆领取已进行封装的档案材料。整个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与申请人均按要求进行自我防护,保安人员对箱盒、材料及时进行消杀。通过简易的箱盒与信封传递,广大校友的档案需求被落实在细密、不间断的服务之中。
自开展疫情防控以来,四川大学档案人转变阵地,以档案预约利用系统为主要工作平台,以电话和信封为重要媒介,通过线上和无接触式办公模式,持续为校友办理各类档案材料需求,并辅助解答校友各类档案信息咨询、档案预约利用中的困难和疑惑,确保每一位有档案需求的校友,都能及时、便捷地达成所需,保证疫情防控与日常工作两不误,用档案人的实际行动为学校和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尽一份力。
三、服务大局,总结探讨,厚植档案文化
在贯彻落实防疫政策、密切配合学校防疫大局、创新服务工作模式的前提下,四川大学档案馆也一边重视强化总结,在发挥档案的服务职能之外,不断加强疫情期间档案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建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深入,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加紧记录战“疫”,积极创建与疫情相关联的档案文化记忆也成为档案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月26日,四川大学档案馆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抗击疫情的实物、图片、音像制品、文件资料等相关物证,全面为战“疫”过程中的人物、事件建立专题档案库。通过有效确立征集范围,及时、全面地整理疫情期间的档案资料,既能记录重大疫情发生、分布、发展以及流行规律等趋势,同时也能记录、收藏这段不同寻常的“全民抗疫”历史,对学校和社会各界在这场全民防控中的真实轨迹和作用作为,发挥档案实体的守护作用。谈到这项工作的重点,档案馆馆长毕玉说:“川大档案馆是川大记忆的守护者和大学精神的弘扬者。在这次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学校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值得铭记的感人故事,上演了一幕幕闪耀时代光辉的动人画面,彰显了大学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这些闪光的形象和事迹,值得留存史册,昭示后世。我们开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见证物征集工作,就是要为历史留存物证,为明天收藏今天。”
疫情期间,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布了疫情档案征集热线电话,设置有专门服务窗口接待社会捐赠;同时还通过主动对接、上门服务的方式实现接收任务,并对移交报送的实物档案、文件资料等做好全面整理和保存工作。目前,学校各部门、学院已开始向档案馆转交疫情期间本单位的重要见证资料,档案馆工作人员也正在积极、全力做好抗疫资料向史料、档案的转化、整理和保存工作。
在疫情防控这场攻坚战中,四川大学档案馆始终以过硬的条件准备、扎实的工作态度,全面确保了疫情期间馆内人员、档案和信息的安全,全面夺取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要问疫情给档案和档案人带来了什么?那不仅仅是档案人在应对危急形势下自主创新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是档案这种特殊载体在特殊形势下对民族记忆和文化经历的强力书写以及真实载录。
四川大学档案工作是整个学校齐心抗疫、共谋发展战线下的一个微小缩影,档案和档案人以永不停滞的服务功能和记录、守护功能,在新形势下不断展现着属于兰台人本身的使命和风采。
作者:四川大学 李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