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川通省师范学堂档案(1905—1912)


光绪二十九年(1902年)癸卯学制颁布后,各府、州、厅、县普遍设立新式中小学堂。虽然四川省城高等学堂设有师范科,但师资仍极缺乏。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四川总督锡良奏请在川设立师范学堂,培养中小学师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川通省师范学堂正式成立,校址在皇城贡院的府试院。由于癸卯学制,高等、专门和实业学堂体制逐步确立。四川通省师范学堂(1905年)和四川通省法政学堂(1906年)、四川通省农政学堂(1906年)、四川藏文学堂(1906年)、四川通省工业学堂(1908年)、四川存古学堂(1910年)等专门学堂应运而生,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等共同构成清末四川高等教育主阵容。1911年,四川通省师范学堂更名为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又更名为高等师范学堂。学堂分三部:初级部、简易部、优级部。初级部相当于初级师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办,宣统二年(1910年)停办。简易部与初级部程度相同,主要是为年长者开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为预科。优级部即本科。为本校的主体。宣统元年(1909年)5月,为解决省内各学堂对手工教员的急需,又增设手工专修科,专习手工及其他补助学科,一年毕业。为了研究和指导高等小学教育,学堂还于1908年在皇城贡院西偏附设了高等小学堂。 师范学堂以造就中等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的教员、管理员为宗旨。课程有人伦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国文(包括习字、作文)、算学(几何、博物、物理、化学、中外历史、中外舆地)、外国文(日语、英语)、经济法制、体操、图画等。各部直到辛亥革命以前,基本上未分科。学习课程大体相同,又有所侧重。学堂聘用不少外籍教师,主要是日本教习。学堂第一任监督(校长)徐炯,精通程朱理学,力主学习自然科学,曾多次率学生赴日考察。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全宗档案共有75卷,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学堂开办、校舍建设、各府县申送学生投考、经费开支以及一些综合性函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