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消息 > 正文


【媒体转载】报林忆旧之二————犹是当年读报人

发布时间:2019-04-26      点击次数:


 2019年3月27日,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微信公众号推送文:《报林忆旧》,引起各方反响,特别是老一辈川大人的念校情怀。今推出第二组报道,将大家的回忆与感怀都聚集于此,带着这些亲切的话语,这个春天的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仿佛有了别样的生命力……


报林之父心系报林

 四川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刘元奎教授虽然退休多年,但他一直非常关心学校的发展和校史工作。他还特意送来他保留多年的当年关于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 有关资料。

 从30多年前创立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到如今仍然心系“报林“”,并关心四川大学的发展,刘元奎教授是当之无愧的“报林之父”。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e3xDLKfk8bhcXSlTfLeSssViaFpA9ibUOZFQcKkFubx9Z8PN7mpWdoLeFIlCSicr5eQMBfHP7icaqJm2lYvYD4NqQ/640?wx_fmt=jpeg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e3xDLKfk8bhcXSlTfLeSssViaFpA9ibUOzIVbEmXhz6AabqQxJOQV4Ayw4BmTF1AOANLjN7Tz8Uia0ELx0arJfZA/640?wx_fmt=jpeg

80年代的《四川大学报》报道“报林”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e3xDLKfk8bhcXSlTfLeSssViaFpA9ibUObt4KicUictcEvJS53icIOoT2gtNKPMnaCnibbHhPkMLepZobnFz9qmmrrA/640?wx_fmt=jpeg

《图书馆报栏方便读者》报道获得“四川大学好新闻奖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XiaBZueJnsGEwLeHibNv4ynoZMJN9aklzYk4KrX2u6evQSkp8YrPBAYU3oATia0rvlPjTXhYo5cfbKhzSVTvujYA/640?wx_fmt=png读报人心声——

1

“报林曾是我奶奶、我父亲最常去散步的地方。一来距离家很近;二来那里是了解时事最快的信息源;三来也省下了订报纸的钱。尤其是春暖花开的时节,玉兰花洁白而优雅,在报林阅读的日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即使在这个自媒体发达的时代,报林在喜好安静的老一辈川大人眼中,仍然是一个散步、阅读的好地方。

——川大子女何女士


春日暖阳下的报林

 

2

 那年头散步时,常爱带着小女去报林溜达一圈,真是有那种孩童在报林嬉戏玩耍场景。我呢,得以悠闲自在浏览。还记得,当时最感兴趣的是《成都晚报副刊》、《文摘》、《参考消息》...……“假巴意思学了几天中文,爱看些与文艺沾边的新闻。每到春天报林旁的玉兰花怒放,让人感觉很美,但报林夏天的蚊子咬得人跳,数九寒天夜晚读报是要毅力的.…….如今想起,还是蛮有意思的。

——川大博物馆退休研究员周蜀蓉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e3xDLKfk8bhcXSlTfLeSssViaFpA9ibUOiaEcvib4lH2ialccoaFqOSfOCYy68yB7JX6H5INIqJvuEu6oMOdFw9thw/640?wx_fmt=jpeg

周蜀蓉老师在“报林”前留影

 

3

 我在图书馆工作了一辈子,在阅览室一直是做管理报纸的工作,自从有了报林,一直是我们二楼报刊阅览厅的老师们在负责更换每天的新报,365天都要换新报,日晒雨淋从不间断,直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我对报林的工作有着太多的感情和不舍!

——川大图书馆退休馆员李荣莉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e3xDLKfk8YVqdR4ia7Z4611PysQVVCR7WbZmstgBOACOXSwglLVsD1DBUycj2cSHbzvLawe3FBWic9vfYk9HRZQ/640?wx_fmt=jpeg

李荣莉老师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换报纸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e3xDLKfk8bhcXSlTfLeSssViaFpA9ibUOibva0LDJokeqqgDicwkliciaVH66X5tz8j5ib76KLwIkqWuWaurNNOoZp2A/640?wx_fmt=jpeg

认真读报的青春身影

 

4

 在报林读报,被花脚蚊子咬得跳的感觉太深刻了,常常是手脚脖子被叮了许多包,看完报,赶紧逃离报林

——川大子弟周先生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XiaBZueJnsGEwLeHibNv4ynoZMJN9aklzYk4KrX2u6evQSkp8YrPBAYU3oATia0rvlPjTXhYo5cfbKhzSVTvujYA/640?wx_fmt=png

5

 川大图书馆旁,有成排的橱窗,张挂着几十种报纸,被称为报林。常有许多人在此阅读报纸。在这里可以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国家大事、世界大势;可以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读到各种学术观点的文章;还可以了解其它许多信息。多年来我每天下午都要来这里读报,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在此阅读报纸的以老年人为主,有戴着老花镜的、拿着放大镜的,有拄着拐杖的,专心阅读各类报道和文章。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历史文化学院退休教授宋治民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e3xDLKfk8bhcXSlTfLeSssViaFpA9ibUOs1Mia0D7ezFpbtdgoKibKwqibQ9B8q8DKeubrs8agcUOBonfoRib7Tnlhg/640?wx_fmt=jpeg

扶栏读报的宋治民教授

 

6

 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从建立起我就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凡能抽出空总要去看看,有时间细细品味,时间少也把主要报纸的大标题浏览一下,我从这里汲取的知识让我受益终生。报林10排,每排有12个双面橱窗的读报栏可能是全国都少有的,坚持了30多年也非常不容易,感谢川大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退休馆员成北良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LW5KnvC9lOcdiaaLX6Y8R9uL9KwWfSUeASWONN6KWBybcg0Z9QxvwFF3rJ1kRz34RoSZBqwGtWj2LM1IYCtoUtA/640?wx_fmt=png

7

“报林是我的美好回忆。上世纪80年代我负责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当时报业兴盛,人们对信息十分渴望。1987年图书馆新馆建成后有了展示这些报纸的好环境,我便和图书馆的同事一起开辟了这片报林。大家的努力和精心付出受到读者极大的欢迎,报纸多读者更多,读者费时少受益不少。当时我写了一篇报道在川大校报上发表,获得了四川大学1988年度好新闻奖30年过去了,川大图书馆报林成了学校校园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师生和校友记得的校园地标,也是我们图书馆人心中的情结。

——四川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刘元奎教授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e3xDLKfk8bhcXSlTfLeSssViaFpA9ibUOJz9vUdxHYwa6rsCarh0ibAAKtPiaDG7HYcm2ZMlQJJmhTeKAA0Onflbw/640?wx_fmt=jpeg

刘元奎教授在报林前留影

 

8

 当年常去那里看报,报林是师生们了解时事、交流信息的场所,也是评论时政的乐土。

——川大90年代毕业的校友


春天的“报林”草长莺飞

 

馆长寄语——

 报纸的纸质形态也许会改变,但它承载的新闻和文化传播功能不会消失,报林不仅为报纸的这些功能开辟了校园空间,更营造了文化氛围,搭建了交流平台,这是新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兼校史办主任毕玉

 

 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既是图书馆的一种文献服务形式,也是学校的一种文化载体,更是许多老川大人长久的记忆。即使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只要报纸存在,四川大学图书馆报林就会存在,因为守护历史、传承文化是我们不变的责任和使命。

——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党跃武教授

 

 

文/谭红 藜藜

图/谭红 刘元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