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消息 > 正文


蒋学模:经济学领域的“基督山伯爵”

发布时间:2019-06-25      点击次数:


蒋学模(1917—2008),男,浙江县人。1941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经济学会名誉会长。

 

 两个领域的杰出学人

 

一部中国政治经济学学术史绕不开一位学者的名字——蒋学模,一本汉译外国畅销书《基督山恩仇记》也离不开一个翻译者的名字——蒋学模。作为四川大学的杰出校友,在两个领域挥洒才情蒋学模堪称整整影响了几代中国学人的学界泰斗。

1917年2月,蒋学模出生于浙江省鄞县。6岁时他离开宁波随父亲到上海求学。1936年到1937年,他在苏州私立东吴大学经济系求学。抗日战争开始后,他辗转入川。1941年,他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之后,他曾担任香港《财政评论》社的编辑。那时候,他的工作异常繁杂与辛苦,每天要阅读大量的外文稿件,并且要迅速编译成中文,这番历练造就了他出众的翻译能力。1939年,他在四川大学图书馆里读到了英文版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产生了将其翻译给中国读者的冲动。抗战胜利后,他在迁回上海滞留重庆的途中开始翻译《基度山恩仇记》。小说生动跌宕、酣畅传奇,他在翻译过程中也备感享受而面世后广大读者的喜爱程度却是他始料未及的。1947年,复旦大学文摘出版社陆续分四册出版了他的译著,当时的书名用了电影的名称《基度山恩仇记》。几十年之后的1978年,《基度山恩仇记》更名为《基度山伯爵》,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出版。一时间,洛阳纸贵,全中国再度掀起了一股阅读的热浪。

不过蒋学模的本职却是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他对文学的爱好当然不能消解他对经济学的探寻。1949年起,他历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61年起,担任《辞海》编委暨政治经济学分科主编。1978年起,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的编委,为我国的辞书编写同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还是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有特殊贡献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2004年,他以长期的卓越贡献获得上海市第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他一生撰写、主编编译的各类著作有40多部,论文100多篇,总共近千万字,最著名的是《政治经济学教材》和《基度山恩仇记》首译中文版。前书共发行1800万册,是同类出版物发行量最多的,可以说80年代的中国大学生很多都是读蒋学模的《政治经济学》成长起来的。他自己开玩笑说,“这两本书可以代表他的一生”。

 

峨眉山中的特殊课堂

 

据四川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蒋学模先生1936年毕业于上海法租界徐家汇的正风中学,1936年9月至1937年8月肄业于私立东吴大学文学院经济系。因淞沪会战爆发,辗转入川于1938年12月转入国立四川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二年级就读,当时留下的通讯地址是成都春熙路的新新新闻社。

1939年6月起至1943年3月,由于日本飞机持续对成都实施狂轰烂炸,国立四川大学皇城校本部和南较场理学院、法学院均中弹着火,图书馆、博物馆等共127间房屋变成废墟。国立四川大学为求在抗战后方“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为了保存“西南最高文化之根芽”,不得不将学校的大部分迁至几百公里以外的峨眉山麓继续办学,蒋学模先生也随学校一起迁至峨眉山。当时迁至峨眉山的有文学院、理学院和法学院,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十一日《川大校刊》曾生动记载了蒋学模先生这一批学生当年在特殊课堂学习的环境:

 “伏虎寺是文法学院的所在地,这庙宇在全山的庙宇里,算是一个相当大的,可是一下要容纳六七百人,自然也不免拥挤一些,因此除了图书馆,办公室和同学的寝室设在这里以外,在庙的左右另外建筑了许多教室,此外还有新设计的诊疗所,也正在鸠工建造。伏虎寺建筑在山坡上,抬头便可以仰望风横在面前的峨眉山,望见围绕在四周苍松翠柏,卧在脚下徐徐流动的小溪,静静地沉寂流动的溪水,清晨林木中,浮起一片歌声婉转的鸟鸣,薄暮中我们可以欣赏着紫红色太阳西坠的霞光,这是多么幽静雅致的情景,一个极好的读书的所在”。正是在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蒋学模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国优秀的青年们,衷心蕴藏着无限的悲恨,愤怒之火,他们把它发泻到学术研究上去,整日里图书馆中,便挤满了他们的足迹,为着抗战建国的需要,埋下了整个的心灵”。

 

 

峨眉时期的校舍报国寺


 

川大是第二家庭

 

蒋学模先生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几乎一直在上海生活和工作,但他对四川、对母校四川大学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正如作者“如祥”在国立四川大学校刊发表的《川大校友在上海》一文中提到的那样:“四川是我们第二故乡,川大是我们第二家庭,我们尽量竭力,使每个人成为一朵灿烂美丽的奇葩,为母校点缀,为人群增辉”。1996年10月18日,蒋学模先生作为四川大学杰出校友回成都参加母校100周年大庆典礼。在100周年庆典大会上,78岁高龄的蒋学模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他离开母校55年,他之所以能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做些工作,都是与母校的教育和培养分不开的,55年来他一直对母校怀着想念和感激之情!他说,他感觉已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候了,但他在母校的百年庆典上感到个人的生命很有限,而母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是不会老的,是会永远生机勃勃向前发展的!

蒋学模先生不仅对母校满怀深情,他对在上海的川大校友和校友会工作也很关心和支持。2004年12月18日,三校合并后新四川大学上海校友会成立,校友们向他汇报时,他非常高兴欣然为之题字,并且同意担任上海校友会的名誉会长。在校友会成立的当天,86岁的蒋学模先生不顾年迈体弱在两位年轻校友的陪护下亲自赶到会场并作了即兴讲话。


 

国立四川大学图书馆 

 


后记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如今,蒋学模先生就读的的四川大学早已成为继“985”、“211”之后的“双一流”全国综合性大学,在新的征程中四川大学确立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四川大学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199610月,四川联合大学隆重举行百年校庆

                                            


 /图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