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军整理 图:沈军
江姐纪念展
2018年11月27日,四川大学“江姐纪念展”在红岩烈士江竹筠曾经生活过的四川大学女士院旧址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江姐的孙子彭壮壮先生作为学校的特邀佳宾出席了此次开幕仪式,在仪式上他饱含深情地回忆了江姐的革命岁月并告诉人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现将彭壮壮先生的发言整理如下,让我们共同缅怀先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
江姐纪念展内景
彭壮壮先生在纪念仪式上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校友、同学和来宾,今天我作为家属代表来参加四川大学的江竹筠烈士纪念展开展仪式,感动至深。四川大学对我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这里是我的奶奶江竹筠烈士曾经求学的地方,我的父亲恰巧在那一段时间出生在成都。这里是我的伯父,已故川大党委副书记彭炳忠多年工作的地方,今天我还带来了我的儿子彭然,对于这个第四代,此地也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熟悉那段历史的人可能知道,我的奶奶来川大求学,是因为和一位地下党的战友在重庆身份暴露必须转移,她的那位战友叫何理立,今年96岁高龄,她不仅是我奶奶的战友,也是我爱人的奶奶,所以今天她们共同的第四代能够来到这里,这是一份最难得的纪念。我的奶奶江竹筠烈士的事迹由小说《红岩》、歌剧《江姐》、影片《烈火中永生》而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可作为后代,我们却没有能够在儿时享受与她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因此能够回到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脚踩着她曾经踩过的土地,格外值得我们珍惜。在此,要再次感谢四川大学精心保留了这份天地,以供后人追思与缅怀。
江姐纪念展场景塑像
半年前,彭然在学校要准备一份讲演,题目是“改变世界的人”,他有些犹豫的问我,能讲太奶奶吗?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题目。可我非常感动于他对这份传承的用心,我想着用最简单的一点,让他明白这些家族的记忆。他自己这样写道:“那时的世界是很悲惨的,是不公平的,很多孩子吃不饱,上不了学,有很多战争。这正是奶奶来到川大时的情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她改变世界的历程,这里见证了她的理想。奶奶的童年在贫困中奋争,虽然聪慧,但高一之后不得不辍学,她在战火纷飞的抗战之中,来到川大读书,进入农学院,是因为她想到未来国家的建设和复兴所需,我想她心中感到了不仅是自己理想的实现,也是为了将来更多的人,更广阔的理想和憧憬。这里见证了她的爱,在川大上学期间,奶奶与爷爷结婚,有了我的父亲。家庭、孩子,这无疑是她深深所爱的。爷爷牺牲之后,奶奶给亲友的信中,我们感到那份爱的痛苦。在渣滓洞集中营中,奶奶给父亲的遗书里,我能感到那份爱的深。如果有人问我,她的意志和坚强从何而来,我相信那来自于她心中的爱。这里也见证了她的抉择,生下我父亲之后,奶奶选择做了绝育手术,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罕见的决定,是一个奶奶甚至背着爷爷做出的决定,这并非因为她不爱自己的家庭,并非因为她不爱孩子。她要为更大的爱,而做出抉择,做出牺牲。今天来参加仪式的有不少川大的同学,你们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显然大家也听到了,在70年前那些牺牲的烈士,他们很多也是年轻人。但你们生长的时代和70多年前又有着天壤之别,但我想你们的生活中也有理想,也有爱,希望这片天地能够帮你们做出人生中的抉择,也感谢你们能永远珍视这份记忆。”
谢谢大家。
江姐纪念展展厅内景
附录:
江竹筠(1920.8.20—1949.11.14),曾用名江竹君、江志炜,四川自贡市大山铺镇人。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根据党组织安排,改名江志炜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育有一子彭云。1946年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办理休学手续后离开国立四川大学,到重庆参加革命斗争,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去下川东地区开展武装斗争。1948年6月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狱中受尽酷刑仍然视死如归,拒绝交出中共地下党情报,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前夕被杀害于歌乐山。
彭壮壮,革命烈士江姐之孙。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哈佛大学数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大中华区电信和媒体行业咨询核心领导人之一。曾协助国家商务部制定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策略,帮助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规划及区域发展政策,帮助跨国企业考虑在华外包战略和城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