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川大 > 正文


金帛有价 档案无价——缪钺先生谈档案

发布时间:2022-09-22      点击次数:



馆长推介:

自有文字记录以来,档案就和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档案是历史的记录,也是历史的延伸。1981年,川大历史系增设档案学专业,1986年,新建档案学系,档案系第一任系主任陈贤华老师专访了川大历史系老教授缪钺先生,请他谈谈对档案和档案教育的看法,采访稿发表在《成都档案》1985年第3期。缪先生文史兼修,学贯古今,他熟习古代文献典籍,对档案的历史价值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时隔30余年,回顾缪先生对历史档案史料的认识和见解,对促进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对开拓档案工作者的视野,对我们今天档案事业后备队伍的培养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愿我们站在前辈的肩头展望档案事业的未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1E67D



档案在治国治史中的作用

缪老开场白:“对档案,我没有研究。不过,我毕生研治文史,深感档案在治国、治史中所起的作用。”

陈老师评点:缪老谈话,如同他的文风一样,没有空话、套话,直入正题。

4F177

缪钺先生在书房


从《尚书》“册”“典”始知有档案

缪老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务实的民族,重视政治、经济、社会、民族、人伦、礼仪,而不太相信宗教的天堂、地狱之说,所以重视历史的记录和研究,对虚无飘缈的宗教观念比较淡漠。由于重视现实,就必须重视历史、档案,因为历史、档案都是记录人类活动的。比如《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册’与‘典’,就是档案。殷商的甲骨ト辞,也是档案。卜辞何以能保存到今日?因为当时的巫和史在甲骨上记载的是商王朝活动的大事,因为重要,才记载,才保存。《尚书》里的誓、诰、训、典、谟、命,都是当时的文书,是文件的汇编,保存的是原件,没有加过工。据《史记》说,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也,’又称‘柱下史’。按《史记》‘集解’的解释:柱下史,就是御史,因常立殿柱之下,执笔记事,故名。可见,老子也是掌管文书档案图籍的官员。孔子没有管过档案,但他阅读了大量的鲁国档案典籍,才能修成《春秋》。墨子说他自己曾看到‘百国宝书’,可能指的许多国家的档案。刘邦入咸阳,那些武人都去争抢金帛财物,唯萧何有远见,‘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由于萧何掌握了秦朝的档案图籍,所以汉王‘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疆弱之处。’这对刘邦用兵和兴汉起了重大作用。(《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从萧何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凡有远见的政治家,都重视档案的保存、保护和使用,它比金帛更贵重。金帛有价值可以衡量,档案则是无价之宝。”

8E65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

缪老的思考:档案的作用在于利用,不被利用的档案如同废纸,毫无价值可言。


《史记》和《汉书》都大量引用了档案

缪老说:“春秋以后,各国大多有编年史,如著名的《竹书纪年》就是魏国历史。司马迁写《史记》 ,利用了大量‘金匮石室’之书。所谓金匮石室之书,实际上就是汉朝保存的档案,司马迁利用太史令的身份,得以阅读利用。东汉有兰台、东观,也是保存档案的地方。班固当过兰台令,所以在他修的《汉书》里,也引用了大量档案资料,比如战争中的俘获,人口钱赋的统计数字等。有些材料可以从访问调查获得,唯独历史上的统计数字,主要依靠档案。”

55FD


整理和利用是档案工作者的任务

缪老认为:档案虽然可靠,却分散,零碎,需要系统地加工和利用,这任务就落到史学和档案工作者的肩上。


对档案加工整理,造福后世

缪老说:“对档案的加工有两步,第一步是把档案编为系统的资料。如封建王朝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制度,君王的一行一言,都有史官记录,这就是起居注,又有皇帝颁发的诏书,臣工的奏疏,形成文书档案。把这些材料系统地加以整理,按年代顺序编排,形成‘实录’如《明实录》、《清实录》 ,都记载这两朝帝王在位时期的重要事件。这是对档案的第一次加工。然后由史学家对这些材料加以研究、考核,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当然这也是有限度的)写成史书,这是对档案的第二次加工。唐朝以后,政府设立史馆,由宰相领衔监修前朝的历史,成为定制。唐以后的史馆里,就保存和利用了大量档案。”


6701


对档案系学生语文能力的期望

缪老说:“所谓语文能力,包括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档案专业的学生,古汉语一定要过关,因为过去的档案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至于写作,至少要做到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法正确,书写端正。进一步的要求应该掌握多种文体,要有丰富的语言,多变的句式,要凝练含蕴,清新典雅,自然畅达。这需要平日多看多练,好文章要背得,唯有熟读,才能运用自如,左右逢源,才不会有临到写文章而找不到词藻之苦。这个基础要从小培养,光读几本语法、修辞的书不行,必须多实践。”


陈老师评点

我知道缪老早年广泛阅读经、史、子、集,许多名篇佳作都能精熟背诵,能写作古文、骈文、诗词,而且语言优美流畅,文采斐然,曾在河南大学、浙江大学、华西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学校教文学、史学方面的课,以文史兼长著称于文史学界。缪钺教授文史兼长的特点正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92B8

组稿:谭红 贺莉 陈玉峰

图片来源: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本文根据陈贤华老师《档案略史与营养——文史专家缪钺教授谈档案》一文整理,原文载《成都档案》1985年第3期,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