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川大 > 正文


流金岁月 精彩纷呈——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校友青春掠影(下)

发布时间:2022-11-24      点击次数:


名师荟萃 高山仰止

陈克华回忆:川大历史系名师甚多,科研成果丰硕,是学校叫得响的专业,在全国高校历史系中也名列前茅。一睹诸位师长风采,聆听老先生们的讲授是同学们企盼已久的。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甚多,可以说是个个德重,人人博学。其中以学养深厚、气质高雅、风度翩翩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有李世平、胡昭曦、赵清等;而以白开水解渴、以红苕为食、衣装简朴、提一个竹壳水瓶、风格卓尔不群的王介平教授则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级教授徐中舒老先生亲自为我们授课,让大家受宠若惊。徐老在先秦史、甲骨文等领域的造诣与郭沫若等世界知名学者相比无出其右。听老先生讲课如睹泰山之高,如临大海之深。

在所有的课中,我感受最深也最喜欢的是缪钺教授的唐诗宋词课。成千上万首唐诗宋词,缪老深谙其义,烂熟于心。每句诗、每首词常常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是那么准确,那么贴切!每到兴致高处,缪老虽已年逾古稀,还要击节高歌,此情此景常常赢得满堂喝彩。缪老讲课时,刘琳老师常为他板书。刘老师治学严谨,板书漂亮而工整。缪老与刘老师的搭档堪称绝配,天衣无缝。他们的课,同学们最欣赏,受益最深,也最为之感动。


∞∞∞∞∞∞ ※ ∞∞  ∞∞ ※ ∞∞  ∞∞ ※ ∞∞  ∞∞ ※ ∞∞∞∞∞


风度翩翩的李世平先生

陈廷湘回忆:李先生在1980年秋季开学时登上了七七级中国现代史课的讲台。他授课并非激情四溢,而是娓娓道来。然虽慢条斯理,却不无惊人之谈。当时开放气氛浓烈,中央档案馆公布了一批过去不可示人的档案,李先生即时将其引入授课内容,诸如苏区肃反、富田事件、井冈风波、延安抢救等都被他讲得细微透彻,同学闻所未闻,十分震撼。课堂节节爆满,人人屏气而听,授课空前成功。先生迅即声名远扬,各地邀请授课者络绎不绝。这可能是先生一生最辉煌的经历了!

1995年李世平先生病逝,系里公祭之日,我代表弟子们题敬挽先生一联:

彼时来尘界非贵非荣两袖清风只留得菀堂书香满园桃李

此际赴泉台无哀无怨一身爽气唯剩却诲徒音貌昭德师名


∞∞∞∞∞∞ ※ ∞∞  ∞∞ ※ ∞∞  ∞∞ ※ ∞∞  ∞∞ ※ ∞∞∞∞∞


“正义直言史家笔”  ∽

梅松武回忆我在大学里学的是历史专业,对于南史的故事、董狐的故事、司马迁的故事并不陌生。我能够掂量“史家笔”的分量有多重,也能够体会“正义直言”的意味有多深。实际上,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我就立下誓言:一定要当一名说真话的记者。我看重记者的独立人格,看重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看重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教育,我不想为自己留下遗憾。每写一篇新闻、评论、深度报道,我都要问一问自己: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吗?对于“假、大、空”的东西,我自己不写,也劝别人少写。在别人看来,我也许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书呆子”,但我至今不悔。

我的书房里挂着一条横幅:“正义直言史家笔”,常常引起来访者的赞美。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四川日报老社长李半黎书赠我的,落款时间“庚午秋”。那是1990年秋天,我从四川大学毕业分配到川报工作快10年了,我向李老求字作纪念。李老爽快地答应了我,而且亲自拟定横幅内容。我如获至宝,把它看作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对我的期望和鼓励。“千金难买半黎字”。李老书赠我的横幅也许不是孤品,他今天也许记不得这件事了,但是,我一直把它视为珍品,认为它寄托着李老自己的追求,体现着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人格和人生。我把李老书赠我的横幅挂在书房墙上,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以史家笔写新闻,新闻不朽!


∞∞∞∞∞∞ ※ ∞∞  ∞∞ ※ ∞∞  ∞∞ ※ ∞∞  ∞∞ ※ ∞∞∞∞∞


刘宁治印

刘宁回忆:细读案头数十枚红白相间形状各异的印谱,再次唤起我对迟来的大学生活的回忆。大约在大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把十年蹉跎中初学到略知皮毛的雕虫小技带去为系里的专刊补壁,于是便有同窗学友索引,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可能是学历史的缘故,大家对印章更情有独钟。大概最先是为同室西林老弟小试牛刀,历来追求高品质的他似乎还能接受,又相继为他全家制印五方,由此引来更多的爱好者和勉励者。

最难忘的是能为川大历史学会,为某系的文学社治过“招牌”,为几位学界名人、我的恩师治过藏书印和闲章。记得郑城、赵清夫妇二位老师还冒着酷暑,屈尊到我等寝室,送上石料,观我操刀,现场指教,让我感慨不已,多有紧张。还记得元朗小弟曾提及能否为缪老先生治上一方,吓煞我也,终未敢献丑。今天悉数一阅,我刻的印章的主人已不乏封疆大吏、京畿要员、学界泰斗、文物大家、商贾名流…幸好是当时操刀,如果换作今日可能会多些惶恐与忐忑。

方寸之间变化无常,跌宕生姿,别有情致,宛若这世事岁月。但那段难忘的时光、难忘的经历、难忘的师生情同窗情将成为我人生的财富,相伴永远。

阎晓光回忆:刘宁热爱篆刻,当年在川大课余经常为同学们刻制名章,费时费事费精力,还要搭上材料费,却乐此不疲。岁月催人老,同窗情谊深。至今许多同学手上还保留着由他亲手雕刻的印章,而老刘也常常拿出自己珍藏的共计六七十份的同学印谱来品鉴,作为友谊见证,睹物思人。


∞∞∞∞∞∞ ※ ∞∞  ∞∞ ※ ∞∞  ∞∞ ※ ∞∞  ∞∞ ※ ∞∞∞∞∞


传道授业的王介平先生

张小路回忆:王介平先生的临别赠言写于198221日,那时我们七七级学生刚毕业,我即将启程前往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先生写到:不羁思域旷,迈往精神豁;不羁势难久,迈往须永葆。先生又写到:役于物,与精神自由是对立物。以上两句,从中不难看出先生所期望学生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在先生看来,一个人应该锻炼培养自己成为有才能的人,但聪明才智用在哪里,这关系到人的一生,因此需要品德来导航。品德的具体含义,首先是指对国家对人民努力贡献的责任心。为达此目的,一个人就必须具备一种独立不羁的精神品格,善于提问,善于思索,不能向环境屈服,向自己的惰性投降。

先生虽然特别强调一个人的品德,但并非不重视培养人的才能,这方面的内容在给我的信中处处可见。一次,先生在谈到我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时说:专业的焦点,主要是指研究的方向或研究问题中心的确定,并不只是读哪一类的书,其他的书和问题就不管。这不仅因为事物都有相通之处,表面上毫不相干的事物,往往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而且,有时甚至可以发现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东西,给你意外的喜悦和满足。

先生与我,虽说年龄相差逾两代,但由于先生待学生的平等精神,我对先生可说是无话不谈。先生喜欢我在精神上、思想上与先生的那一点相通之处,因而把我看作一个忘年交

徐亮工回忆:王介平先生教我们中国近代史,记得他布置课堂作业特别多,一学期要写三四篇小论文,80个学生的作业,他一篇一篇看,每篇都要认真批注。先生的期末考试不在课堂,而是在他家里进行,他拟出几十个考题,分别写于小纸条上,学生去了临时抽题,然后单独进行面试,这样的考试花了整整一周才完成,大家都感觉王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超前的,尽管他是教授我们通史课程年龄及资历最老的教师。先生为人极为低调,现在想找一张他的照片都难,但我们会永远记得这样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 ※ ∞∞  ∞∞ ※ ∞∞  ∞∞ ※ ∞∞  ∞∞ ※ ∞∞∞∞∞


怀念葛小佳

罗志田回忆:我和小佳共同行动是学英语。我在入大学前只念过不到一年的初中,他的中学,恐怕也不到常规水准。第一学期我是乱读杂书而过,小佳则似乎对未来有着某种预感。第二学期开学,他忽然对我说,他的英语已远远超过班上的进程。我们基本都是进大学才开始学英语的,忽然间彼此的水准就真正不可同日而语了。为了让我能赶上,他特意停学英语一学期。我则拼命追赶,到二年级差不多赶上他的水准,又共同推进。到三年级时,我们竟然成了全校文科的前两名。没有那时的努力,后来恐怕就不能出去读书了。

小佳是绝顶聪明之人,学科对他似乎没有限制,反多借鉴。他本科学的是明清史,硕士改台湾史,博士则学社会学,毕业后从事心理学,很快以在顶级心理学刊物上频繁发表重要论文而著称。1996年,也就是他进入心理学领域后两三年,他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发表“The Developmental Interface Between Nature and Nurture: A Mutual Influence Model of Child Antisocial Behavior and Parent Behavior”一文,产生很大的影响,被认为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后来又得美国家庭研究会正式表彰,誉为理论与研究结合的典范。该文现已成为那一领域不能不提的经典论文,引用达数百次。

他的专业论文均以英文发表,所以国内人或不了解其影响有多大。说点今日一般人所关注的:2002年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请了10位对21世纪发展心理学有大影响的教授展望学科的前景,小佳便在其中。他曾是美国著名的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项目评审人,那一位置有多么位高权重,内行都知道。他也是世界青少年心理学会的执行理事(member of the executivecouncil),并担任该会2006年年会的大会主席之一(co-chair),清晰体现出他在那一领域的世界地位。20103月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特意为他举办了纪念会。

小佳一向为人低调,近年他做了很多为他人帮忙的善事,为朋友,为心理学所,为各式各样的人,就是很少为自己,为家人。若他还在努力,我不会把这类世俗的名位挂在嘴上。但我们确实应记住,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位著名的华人心理学家。现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已将他帮助建立的行为遗传学实验室和少年双生子库命名为“葛小佳青少年发展与行为遗传实验室”,四川大学也将在历史文化学院设立以葛小佳命名的优秀论文奖,让那些认真研究的学子得到鼓励,并知道他们曾有过眼界何等开阔的学长。

刘复生回忆:小佳曾在西南贵州煤矿那“深深的矿井”中干过几年,是磨难,也是历程,塑造成就了他坚韧乐观,绝无一般所谓的“癌症性格”,而是恰恰相反。是矿井粉尘留下的“基因”,还是可恶的尼古丁作怪?我无法想象病魔缠绕中的小佳。心中的小佳,仍如大学中,青春意气风发,深受同学喜爱,只要他在场,总有欢乐伴随,幽默风趣,倾倒男生女生。我曾对他玩笑说,你是最受女同胞喜欢的男生了,得到的回答是带黔音的普通话“什么啊”和爽朗的笑声。这是真的,且不说我等须眉,这几天我知道的好几位女同学,小佳的离去让她们真的难过。谁谓时间可以冲淡记忆?谁谓距离可以消磨一切?如是心香,必达天庭。小佳,你是有福的,“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有粉尘世间中人的真诚思念为伴,想必是天国中人的最大幸福了。

在留下的有你如明星般风采的照片中,你总是带着那迷人的微笑,仍然保留着大学中似乎有几分要和同学使坏的狡黠神情,和那仿佛可以洞穿心扉的目光,定格在了同学们的记忆中。

小佳,如一首歌中所唱,你的微笑已经留下!我们在你曾经濯过巾足的锦水边为你送行!


∞∞∞∞∞∞ ※ ∞∞  ∞∞ ※ ∞∞  ∞∞ ※ ∞∞  ∞∞ ※ ∞∞∞∞∞


程大力:思念季节

封了窗关起门生起红红小火炉

又到了年底到了这个思念季节

从一月到十二月花色开始想起

从东西南北方向花息开始想起

长长的暗夜怎么老走不过去呀

纷纷扬扬雪花就如同你的叹息

梦里的笑靥和歌声虽有不同

醒来的孤独寂寞却唯有一种

因你昨天太多因你心事太重

因你回忆太远因你相思太浓

天边最后亮了晨光云一样飞来

你轻声把晚来的问候紧紧捉住

春天还会离去春天能不离去吗

春天还会回来春天能不回来吗

∞∞∞∞∞∞ ※ ∞∞  ∞∞ ※ ∞∞  ∞∞ ※ ∞∞  ∞∞ ※ ∞∞∞∞∞


组稿:谭红

备注:文稿来自《逝者如斯——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30载》,图片来自《岁月如歌——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35周年》,特此致以诚挚的谢意。